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峨山彝、汉地名转换看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26 19:21

  本文关键词:从峨山彝、汉地名转换看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和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彝语地名 语言接触 文化交融


【摘要】: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体现了峨山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随着汉族的迁入,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彝语地名或被借入到汉语,或被汉语地名替换,从彝、汉地名的转换,可以看到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217
【正文快照】: 峨山地处滇中地区,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彝族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民族文化也最为丰富的民族。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彝族人口众多,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名既是一个地理位置代码,又是民族历史、语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意识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2 王文卿;;晋源方言与晋源历史文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游辉彩;;汉语与泰语拟亲属称谓的使用特征及文化内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张军香;;宁武方言地名的文化意蕴[J];沧桑;2013年04期

5 罗江文;卓琳;;从峨山彝语亲属称谓系统看彝语和汉语的接触与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6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阴明娟;;浅谈南北方言对南北派筝曲旋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09年02期

8 芜崧;;第三批荆楚方言词语选释[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芜崧;;荆楚方言词汇的特点[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余琴;;从桂林方言词看语言的文化价值[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秀明;;漳州方言形成探索[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D];云南大学;2011年

2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吴文南;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龙光;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9 孙叶林;湘南瑶语和汉语方言的接触与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攀;开封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邵丽娟;集会语境下面向公众的称谓语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之馨;《白鹿原》与白鹿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语言变异的分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琥;重庆市主城区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严婧;基于消费者体验的花炮企业品牌推广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张良;音乐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对歌词之法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克拜尔·吐尼亚孜;;浅析汉语对维吾尔语表达方式的影响——漫谈维吾尔语的部分意译式短语[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3 陈恩泉;;双语双方言问题论略[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4 蒋颖;赵燕珍;常俊之;邱月;;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杜楠;;文化接触与语言变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6 李晓楠;;试论“他”的分化[J];华章;2010年28期

7 曹凤霞;;从当代新词语使用看语言变异[J];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8 董丹;;浅析新疆汉维语言接触及其引发的演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程丽霞;语言接触、类推与形态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10 周家瑜;李发荣;;简论勐简大寨佤族和周边傣族、汉族的语言接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陈保亚;;全球化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多语现象和多语制研究——建立语言遗产保护和多民族互协共存的科学依据[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孙宏开;;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市语言学会[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王宇弘;;从形态学角度看现代汉语词法的欧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振环;;丝绸之路:文明对话之路上的《华夷译语》[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禹言;一部大型语言国情专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周振鹤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澳门番语杂字全本》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袁志勇;“字母词”走进日常生活[N];科技日报;2007年

4 邸永君;毕苏语研究的重要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禹岩;民族所少数民族语言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黄行;语言翻译与语言多样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记者鲁小彬;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应成研究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赵丽霞;合理开发利用西部文化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3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吴小奕;跨境壮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8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波;广西壮语区地名与壮汉语言接触、文化交融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2 马娜;语言接触与文化交融[D];兰州大学;2013年

3 邵大艳;汉俄语言接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云婷;语言接触视角下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付乔;五屯话的格和体态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彭静;阳朔高田镇的语言传承、文化交融与人文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伟;现代汉语外来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镜;昭觉县新城镇彝汉语言接触情况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贺菁;语言接触背景下方言词汇变异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夏莲;语言接触和语言迁移[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30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30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