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早期客话文献《客话读本》中的双标式差比句及其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7-11-30 08:39

  本文关键词:早期客话文献《客话读本》中的双标式差比句及其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客话读本》 客家方言 双标式 差比句


【摘要】:早期客话文献《客话读本》主要的差比句类型是双标式差比句"X+比+Y+过+A",两个比较标记"比""过"必须同时出现。双标式差比句广泛存在于不同地区的客话,是客家方言的固有句式,并非"A过式"向"比A式"发展的过渡句式,某些客方言存在"A过式"差比句是受粤语影响的后起句式。"比A式"的表达范围广于双标式,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客话地区的双标式差比句有被"比A式"取代的倾向。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项目号:12&ZD17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清代官话语法研究”(项目号:GD13CZW15)的资助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差比,是指两个对象在程度、数量或形状等属性上存在差异的语义范畴,通过句法手段表达这种语义关系的句子类型称为差比句。差比句一般由以下四个成分组成:1.比较主体X;2.基准Y;3.比较标记M;4.比较结果A,比较结果可以是动词性成分VP,也可以是形容词AP。汉语常见的差比句类型主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蓝;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2 黄婷婷;;广东丰顺客家方言的差比句[J];方言;2009年04期

3 施其生;;闽南方言的比较句[J];方言;2012年01期

4 周柏胜,,刘镇发;香港客家话向粤语转移的因素和趋势[J];方言;1998年03期

5 张双庆;郭必之;;香港粤语两种差比句的交替[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6 吴福祥;;粤语差比式“X+A+过+Y”的类型学地位——比较方言学和区域类型学的视角[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7 赵金铭;汉语差比句的南北差异及其历史嬗变[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8 庄初升;;清末民初西洋人编写的客家方言文献[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祥;覃凤余;;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陈荣泽;;近十年汉语方言研究的新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J];方言;2008年03期

4 黄婷婷;;广东丰顺客家方言的差比句[J];方言;2009年04期

5 吴福祥;;汉语方言里与趋向动词相关的几种语法化模式[J];方言;2010年02期

6 施其生;;闽南方言的比较句[J];方言;2012年01期

7 陈燕;;西昌方言的四种特殊句式[J];方言;2012年01期

8 吴伟军;;汉语方言岛研究综述——兼及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房艳平;高蒙蒙;;侗语差比句类型及其来源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陈明富;;古汉语形比句量值补语的历时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2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汝庆;二十世纪以来香港中文报纸语言的变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许国萍;现代汉语差比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红;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3 董业明;枣庄方言实词构词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建国;《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孙光锋;表示比较的“有”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欧士博;巨野方言句法现象考察[D];山东大学;2011年

7 吴忠桂;基于双向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差比句互译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爱珍;马来西亚华语和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差异现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高晓梅;“不比”句的语义倾向[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卢业林;大新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imothy Light;张旭;;汉语词序和词序变化[J];国外语言学;1981年04期

2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3 廖秋忠;;《语言的共性与类型》述评[J];国外语言学;1984年04期

4 Bernard Comrie;廖秋忠;;语言类型学[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5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6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7 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8 罗福腾;牟平方言的比较句和反复问句[J];方言;1981年04期

9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10 丁声树;;方言调查词汇手册[J];方言;198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覃东生;宾阳话语法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邱前进;广西宾阳客家方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乔成 ,黄红玉;侨乡茶客话小康[J];党建;2003年07期

2 冯丽云;;梅县客话詈语及其文化心理解读[J];农业考古;2008年03期

3 曾德万;;闽西上四乡客话的语言年代学考察[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林清书;;山羊隔畲族“山客话”与客家话的历史关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林宝卿;;闽西客话区语音的共同点和内部差异[J];语言研究;1991年02期

6 林宝卿;闽西客话与古语训释举隅[J];龙岩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7 陈晓锦;;泰国曼谷半山客话语音[J];语言研究;2006年03期

8 邓晓华;;闽西客话韵母的音韵特点及其演变[J];语言研究;1988年01期

9 陈晓锦;;泰国曼谷半山客话上声读如去声析[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10 邹晓玲;;湘西古丈县“死客话”的归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涛;梅州客话音韵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秦绿叶;粤西三地粤语客话方言词汇分析计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俊;四川客家话的变化与语言环境[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理;贵港大黄壮语读书音与汉语“客话”之比较[D];广西大学;2006年

5 曾德万;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所属上四乡(六个自然村)客家话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8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38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