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模态性与主语有指性——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9 19:27

  本文关键词:模态性与主语有指性——普通话与客家话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模态性 主语有指性 轻动词 制图理论 比较语法


【摘要】:本文从比较语法的角度探讨模态性和主语有指性,检视台湾四县客家话模态词和主语之间的互动,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四县客家话同样遵守主语有指性,其模态用法则又更具多样性,清楚地呈现出句法、语义之间的系统性对应。本文采用制图理论,从比较句法的角度来厘清无定主语的分布与诠释问题,并绘制一幅相关句法结构的互动舆图,藉以解释义务情态如何认可无定主语;尤其是在四县客家话中更需考虑轻动词隐现造成的影响,才能全面掌握普通话和方言间的异同。
【作者单位】: 台湾清华大学;南京大学;
【基金】:国科会计划(NSC98-2410-H-007-051)资助
【分类号】:H146;H176
【正文快照】: 1.引官在语言类型学的框架来看,英语属于主语显著语言的典型代表,汉语则代表另一种类型一话题显著,这项类型差异向来颇受学界关注(曹逢甫1994[1979];Tsao 1989;朱德熙1982;石定栩1999;徐烈炯2003等)。事实上,不仅是话题,普通话的主语和英语也有所不同,即本文讨论的重点——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维天;;谈汉语模态词的分布与诠释之对应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维天;;谈“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2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兰;李巧兰;;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兰州学刊;2007年08期

2 刘贤俊;;句法命名中的轻动词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3 刘长庆;;轻动词理论与汉语相关问题研究[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4 施健;王华;;轻动词假设及其应用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解正明;;轻动词假说与词典释义[J];辞书研究;2008年04期

6 封世文;杨亦鸣;;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汉语轻动词及其神经机制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2期

7 吴丽英;;领主属宾句的轻动词集合并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韩巍峰;梅德明;;轻动词结构的主题化分析[J];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9 张文程;;轻动词理论的起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10 吴禄生;;生成词库理论下轻动词构式的语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红;现代汉语形宾结构多维探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阳;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曹炎军;英汉两种语言中轻动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树珍;轻动词视野下的《世说新语》动宾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娇枝;动力意象图式下的轻动词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小定;英汉学习型词典中轻动词的优化处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孙景灿;基于在线语料库的英语轻动词构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7 黄杨;汉语“得”字结果式的句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何熙;“得”字句的最简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李韵;论英语替代成分Do So的句法[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朱行帆;汉语“主语—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构的轻动词句法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71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71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