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X来”类关联词的动态倾向性考察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X来”类关联词的动态倾向性考察
【摘要】:"X来"是现代汉语中一组常见的关联词,该组关联词在语表形式上通常要多项连用,并可分为同类组配和异类组配两种类型;"X来"本质的语法功能是用于分列说明,但在具体使用中又体现出主要标记原因和目的分句的动态倾向性;从语用上看,该组关联词主要出现在口语语料中,这与历史材料的表现是一致的。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36)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3-GH-515)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现实言语交际中,人们得出一个结论或做出某种行为,其背后总是有原因或目的的。而当背后的原因或目的较为复杂时,为了便于听话人的理解、接受,说话人就需要分列说明原因或目的,现代汉语中,经常会采用“X来”作为分列说明的标记词。如:(1)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中央、省、市、县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储泽祥;;在多样性基础上进行倾向性考察的语法研究思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言军;;“X来”类关联词的形成理据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李晋霞;王忠玲;;论“因为”“所以”单用时的选择倾向与使用差异[J];语言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试论格式“非……不可”及相关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2 张明友;;“已经”语法意义新探——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与探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蔡颖;;“正”、“在”和“正在”的用法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4 雷冬平;;“透过”的功能及其概念隐喻[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曾传禄;;“从+X”的语义语用功能[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6 徐志红;话说“就是”和“就是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徐鹏波;徐鹏鹏;;副词“还”的语气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张春燕;;“介词+小句”结构的功能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金庆爱;;韩汉原因表达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邢相文;;“从X”类副词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吴云鹏;昝红英;;基于错误驱动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规则的自动更新[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买志玉;赵丹;昝红英;张坤丽;;基于例句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7 钱爱琴;;中日N!言姙における指示奮の妽定、体系について[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8 ;连词“无论”与“不论”的对比研究[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中[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莉莉;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兴锐;现代汉语“上”类方位词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梅那;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万智慧;“曾经”与“已经”的对比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曰国;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石定栩;Chomsky句法理论的最新动向[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3 杨军;;概率性优选论[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4 邹崇理;;从逻辑到语言——Barbara H.Partee访谈录[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5 刘伟;;动态句法:以汉语主题句复指代词的隐现为例[J];当代语言学;2007年03期
6 储泽祥;王寅;;动词的“重新理解”及其造成的影响[J];古汉语研究;2009年03期
7 屠美玲;说“因为…所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5期
8 宋作艳;陶红印;;汉英因果复句顺序的话语分析与比较[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9 莫彭龄 ,单青;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邢福义;;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书秋;现代汉语多项式定中短语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J];古汉语研究;2001年04期
2 肖立成;;“另外”的语篇功能和语用特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徐秀芝;;“副+名”结构的语用特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胡春华;涂靖;;情景反讽的类别及语用特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何毅;;反语的语用特征[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建怀;;反语语用特征小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王正国;;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结婚登记颁证词语用特征[J];海外英语;2012年12期
8 仇伟,张法科;英语咒骂语的语义、语用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9 陈楚芬;词尾“了”的语用特征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曲殿宇;徐秀芝;;“已经”和“曾经”的语义及语用特征[J];硅谷;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艳林;;软件名的组成成分、组合形式与语用特征浅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占喜;;翻译课堂教学过程的语用特征[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慧;副词“才”的组合关系及语用特征[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飞飞;带回指的疑问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贾伯鑫;新兼语构式“让x飞”的多重压制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曲赛;从《骆驼样子》及其英译本看汉英语言的语用特征[D];青岛大学;2012年
5 李炎燕;英汉中动构式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曦;汉英转折句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倩;“半…不…”构式的多角度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柯乐夷;“不要太X”构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凤鸾;“至于”的语篇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徐子凤;时间词“刚”、“刚刚”和“刚才”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4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9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