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商务道歉文本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6 23:28
本文关键词:英汉商务道歉文本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功能语法 商务道歉文本 人际意义 对比分析 社会文化因素
【摘要】:本文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定量、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语气,情态,人称三个角度,对精选自网络的30篇英文及30篇中文商务道歉文本做出分析,旨在探讨两种文本的人际意义是如何构建的,明确二者存在的相似与差异,进而挖掘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社会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商务道歉文本在实现人际意义方面有相似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相似点可从这些方面看出:英汉文本都大量使用陈述句,都没有运用疑问句,文本中的语气附加语均多于评论附加语,都采用了较多的中值情态动词,都倾向于使用主观显性倾向的投射小句,都广泛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不同点主要在于:(1)语气方面,汉语文本中出现了感叹句,而英语文本中没有。另外,英语文本中对祈使句的使用多于汉语文本(3.5%v.s.1.5%)。(2)情态方面,汉语文本运用的语气附加语要比英语文本多(368v.s.258)。具体讲,在英语文本中,语气附加语的使用比时间附加语更为频繁,而在汉语文本中,二者的使用情况则相反。在英语文本中,最常用的语气附加语类型是归一度,而在汉语文本中则为时间。英语文本中的评论附加语的数量多于汉语文本,分别为30和9。、英语文本使用了恳求、愿望和评价三类评论附加语,而汉语文本仅用了恳求一类。此外,英语文本使用的情态动词远远多于汉语文本,数量分别为288和89。英语文本中情态隐喻的运用较多,出现了81次,汉语文本中仅有24次。(3)人称方面,英语文本中的人称总数远大于汉语文本(1018v.s.234)。汉语文本较多地使用第二人称的“您/您的”,而英语文本中并没有这样礼貌性的表达。此外,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文本中的比例高于汉语文本(17.2%v.s.2.1%)。在英语文本中,第三人称代词可指第三方,物体及被道歉的对象,而在汉语文本中,仅指第三方。这些差异可部分归因于不同的社会文化。本文试从低/高语境维度、未来倾向—过去倾向、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低/高权利距离的社会文化因素做出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H3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坤;;从三鹿集团致歉信语用失误谈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2 赵弘;;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珂;人际功能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7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9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