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堆叠义量词“层、重、叠”习得状况考察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堆叠义量词“层、重、叠”习得状况考察
【摘要】:汉语使用量词系统表达事物的量的观念,量词是医学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本文选取表堆叠义的量词"层、重、叠"对医学留学生学习和使用量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并从认知角度加以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医学留学生的量词教学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引言人类语言的共性表明,人们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量”的认知,对语言的语法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汉语使用量词系统表达事物的量的观念。丰富而独特的量词是现代汉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根据对人类语言的广泛调查,发现单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一般不能共存于同一语言里。对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传禄;汉语空间隐喻的认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2期
2 雷在秀;;图式理论与语篇理解的认知分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肖灵;;“酷”词族流行的认知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郭纯洁;论语言认知分析的层次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梅德明;高文成;;以《老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6 方一新;曾丹;;“多少”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认知分析[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7 张雪涛;_5德岁;;认知语言学理论观照下的汉语歧义现象[J];江淮论坛;2010年02期
8 唐莉;;言语幽默的语用认知分析[J];海外英语;2010年01期
9 狄艳华;杨忠;;经济危机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曾传禄;“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明强;;歧义的形成与消解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杨晓军;;英汉语中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彩霞;;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晓军;;英汉语中动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原;;谈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化——以《古文观止》为个案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楚群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隐现句的句法象似性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倩;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3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剑鸣;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认知理解[D];重庆大学;2005年
2 姜凌;动态语境的认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爱珍;语义模糊的认知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熙;现代汉语非标记被动句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秀娟;言语行为转喻的认知角度研究及其在《红楼梦》中的语用功能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寇丽莉;“心”隐喻的认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辛丹;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语义歧视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仇晓春;对前后方位的认知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武燕;鄂尔多斯晋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扈启亮;文学作品中的标示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8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9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