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
本文关键词:“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普通话中无定形式"一量名"结构兼表定指和类指的现象。在逐一考察"一量名"表达类指、表达定指以及与其定指意味来源有关的同位短语的基础上,本文对这种兼指现象进行了解释,它实际上是本为同位短语后件的"一量名"与类指"一量名"在句法表层的一种偶合,这种偶合有其语用动因,即说话人希望通过将个体类化的方式强调自己关于当前语境中某特定实体的态度或认识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14XNF036)“类指现象的跨语言研究”课题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引言我们注意到一种与“一量名”的指称属性有关的有趣现象。例如:(1)我知道是小明干的,但是我不想伤害一个刚入学的新生sIsIsIsIsIsIsIsI。例(1)中的“一个刚入学的新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无定成分,它的含义比较丰富:①说话人此时不想伤害的对象不是一个不确定的人,而是“小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明;粤方言“量+名”结构的再考察[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朱俊雄;反问句的否定指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曾炜;;湖南益阳方言中的“阿”[J];云梦学刊;2006年01期
4 郑丽雅;同位短语的语用性及其相关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周小兵;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J];方言;1997年01期
6 兰宾汉;试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高顺全;有关“定指”的几个问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黄锦章;当代定指理论研究中的语用学视角[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9 王德彰;“美轮美奂”有定指[J];采.写.编;2000年03期
10 刘礼进;可推知照应再考——专就语篇中的照应性名词短语而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金亮;;说“掉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坤;定指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及其产生理据[D];西南大学;2013年
2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翠兰;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唐秀玲;论话题及其在汉语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
5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千;从英汉对比看汉语“这”、“那”的定指表达[D];北京大学;2011年
2 陈黎;现代汉语中名词成分的定指性与句法位置关系的篇章考察[D];北京大学;2012年
3 张慧;现代汉语光杆名词及“数量名”短语的定指性考察[D];北京大学;2011年
4 吴艳;汉语量词和黎语量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陈慧;“N1+的+N2”中N1N2语义搭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许秋莲;衡东新塘方言量名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美娜;“NP在哪”和“哪有NP”[D];吉林大学;2006年
8 马宁;现代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赵瑞兰;汉语名词生命度初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静媛;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英汉存现句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03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0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