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视窗开启在路径事件框架中的现实化——来自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证据
本文关键词:注意力视窗开启在路径事件框架中的现实化——来自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证据 出处:《外语教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注意力 路径视窗开启 汉语 连动式 认知语义学
【摘要】:Talmy对事件框架的注意力视窗开启研究主要基于内省法,未涉及实证研究。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法,考察现代汉语连动式中动词"来"和"去"所表征的路径类别及其连动式的路径视窗开启模式。研究发现:1)"来"和"去"的连动式均以表征开放式路径为主,其次是虚构路径,封闭式路径最少;2)"来"和"去"的连动式均以开启末端窗为主(分别占样本语料的60.3%和65.7%),其突显信息在连动式末端。研究结论为汉语连动式的事件表征、信息突显和事件切分提供了认知理据,同时也是对内省法的补充。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英汉隐喻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3SB014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理论背景1.1注意力视窗开启与路径事件框架注意力(attention)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Fill-more(1982)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Langacker(1987)的侧显(profiling)理论、Talmy(2000a)的图形—背景(figure-ground)论等都与注意力或突显(salience)息息相关(Talmy 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A.Y.Aikhenvald;R.M.W.Dixon;何彦诚;;《连动结构——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2 高增霞;;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3 尚新;;时体、事件与汉语连动结构[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4 李临定;;连动句[J];语文研究;1981年02期
5 赵淑华;连动式中动态助词“了”的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6 李福印;;宏事件研究中的两大系统性误区[J];中国外语;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林建平;;轻重与“方言语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靳光瑾;;计算机理解汉语需要语法理论支撑[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阚哲华;;汉语位移事件词汇化的语言类型探究[J];当代语言学;2010年02期
3 史文磊;;国外学界对词化类型学的讨论述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英汉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5 罗思明;;英汉“缓步”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6 李雪;;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7 吴建伟;;英汉运动事件路径语义的句法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8 罗杏焕;;英汉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9 严辰松;;伦纳德·泰尔米的宏事件研究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10 唐晓磊;;现代汉语运动类事件表达的结构特征[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福祥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炯;;论汉语随意会话的特征[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林相周,李冬;英汉翻译讲话[J];中国远程教育;1982年05期
3 吴超强;;汉语、壮语结构不同的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舒梧;《汉语倒排词典》出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5 傅民杰;俄汉语言习惯的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6 杨福林;漫谈汉语的口头表达[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9年01期
7 元鸿仁;论汉语“繁化”之成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张耀成;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年06期
9 王嘉,
本文编号:1325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2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