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注》音训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3:00
本文关键词:《文选注》音训整理与研究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选注》是现存最早的《文选》完整注本,保存了大量音训材料,是训诂学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著作。本文以《文选注》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出1236条音训词条,并对其音训形式、音训内容、音训的语音关系与字形关系、音训理据、音训的成就与不足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文选注》音训作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描述。从语言学角度对《文选注》音训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部分介绍《文选》及《文选注》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版本及语料的取舍,相关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界定音训。在科学合理的界定下整理音训材料。二、总结音训形式。《文选注》继承了前人的音训形式和条例,具有一定理性的音训分析和因声求义的观点。三、分析音训内容。在1236条音训条目中,有的成功地系联了同源词,有的揭示了事物命名之由,有的则是破读通假,有的则是解释方言词语等。第三部分全面梳理《文选注》音训条目,对其语音关系及字形关系进行探讨。一、对语音关系,我们考察了声纽关系、韵部关系及声韵配合关系,并配之以表格,以数据来说明声韵关系。二、对字形关系,我们详细划分为六种,并得出初步结论:通过分析字的形体结构揭示其音训关系也是《文选注》音训的一种方式。第四部分从词内、词外两方面对《文选注》音训词条进行理据分析。词内理据主要采用王宁的义素分析法进行分析,词外理据主要从文化、认知和修辞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五部分对《文选注》音训的学术成就与不足之处作了简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吴泽顺;论音转的制约机制[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3 孟蓬生;同源字以双声孳乳说[J];河北学刊;1990年02期
4 严奉强;试论声训的目的和范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5 钱慧真;;浅析《尔雅》的名物训释方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吴泽顺;论音转的性质与音转研究的意义[J];求索;2004年02期
7 蔡永贵;李岩;;“右文说”新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本文编号:1328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2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