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研究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近三十年来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研究的发展 出处:《汉语学习》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研究的范围和视野更广,从现代汉语扩展到方言和古代汉语甚至其他语言;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更新,从传统的描写研究发展到认知功能解释;研究的角度更多,从纯语言学的研究发展到与计算机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编号:2014M55012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言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A740044)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关联词语作为反映复句内部关系的标志,在复句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得到了较多研究,尤其在那场关于复句的大讨论前后。自80年代以来,对关联标记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描写更加细致深入,研究的角度更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汪维辉;“所以”完全变成连词的时代[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3 朱晓农;复句重分类——意义形式化的初次尝试[J];汉语学习;1989年06期
4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5 李汉威;简论划分汉语单句复句的标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张建;;偏正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基于中国境内语言的统计与分析[J];兰州学刊;2011年04期
7 马清华;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J];民族语文;2003年01期
8 王春辉;;复句研究的国内范式与国际范式[J];汉语学习;2014年03期
9 邢福义;;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10 郑贵友;;关联词“再说”及其篇章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敏;韩国留学生现代汉语复句习得及选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何继军;;《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姗姗;;《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勤;;古田平湖话与福州话基本词语比较[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8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启涛;;对上古汉语“NP+为+NP”句型中“为”字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陆俭明;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3 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5 S.C.Levinson;沈家煊;;语用学论题之三:言语行为[J];国外语言学;1986年04期
6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7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8 刘丹青;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9 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7年02期
10 王春辉;;也论条件小句是话题[J];当代语言学;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外国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谦功;外国学生汉语让步式复句习得研究及教学新思路[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林勇明;泰国学生汉语定语顺序的偏误分析及其习得顺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林载浩;韩国学生习得“把”字句情况的考察及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6 肖小平;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及习得顺序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娴;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习题设置的考察与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张红欣;外国留学生疑问句系统习得顺序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于芳芳;现代汉语中动句及其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武宁;韩国留学生“把”字句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振云,许淑莲,孙长华,吴志平,李娟,李川云;高龄老人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S1期
2 张银玲,皇甫恩;脑认知功能及其哲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2年03期
3 李诗平;隐喻的结构类型与认知功能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4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刘昌;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心理学依据[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08期
5 陈立成,苏丽惠,樊春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在保定市正常老年人群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11期
6 郎曼;论科技语言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以科技德语中的隐喻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徐国珍;仿拟行为的认知功能及认知策略[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8 曾庆敏;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和转喻的功能差异[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丛丽;;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与外语教学[J];理论界;2006年02期
10 杜亚静;;从隐喻的认知角度看其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傅建明;顾旭东;姚云海;金敏敏;李岩;;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刘可智;梁雪梅;于鲁璐;王岚;宋美;许顺江;安翠霞;王学义;;河北省老年人认知功能与睡眠障碍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温志波;舒斯云;包新民;吴永明;;边缘区损伤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初探(附20例报告)[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丽华;陈立荣;胡德强;冯梅梅;;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_(300)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皇红霞;;老年人高血压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6 闻吾森;赵妙林;单才华;郑秋娟;王文香;徐云峰;;萧山区百岁老人认知功能与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关系[A];2008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暨灾后心理救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陈策;高成阁;马现仓;杨小波;王崴;李雅妹;李强;亢万虎;;女性抑郁症认知功能及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伟;傅建明;金敏敏;;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9 汤晨东;沈小燕;陈静;;MECT治疗中不同运动发作时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顾爱明;郭如雅;付伟达;干正琦;;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诱发电位研究[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闻佳;缺觉易损伤孩子认知功能[N];文汇报;2011年
2 严毅梅 译;成年人补充抗氧化剂有益认知功能[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郑莉丽;卒中后痴呆易误诊[N];健康报;2005年
4 张超群;范晓莉;认知功能与脑结构测量有相关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揭示大脑奥秘[N];科技日报;2003年
6 ;针刺并药物治疗可有效恢复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老添;动脉支架植入可改善中风患者认知功能[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白冰;德肯定胆碱酯酶抑制剂对AD的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韩少功;“扁平世界”呼唤精神高度[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庄愉;钙通道阻滞剂可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力杰;抑郁症及其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脑形态学及功能影像学的时空模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吕晓明;依达拉奉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3 田首元;静脉麻醉药对老龄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常晓慧;组分中药金智达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郭军红;海马微血管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6 吴东宇;脑电非线性分析在认知功能研究和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7 谭立文;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阴性症状及5-HT浓度和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樊双义;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占世坤;立体定向外科手术对难治性强迫症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干预措施[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林志诚;基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以及针刺百会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2 陆月华;试构领属小句的认知功能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刚;精神分裂症病人IVA持续操作测试的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斌;强迫症认知功能的家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刘先凤;从认知角度看英文广告中的隐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吴庭书;苯巴比妥治疗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0年
7 金鑫;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丽萍;术后疼痛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张香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秦云;轻、中度缺氧条件下亮度对比度及声强对脑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29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2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