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霍利戴非文化本质主义视域下的称呼称谓语新解

发布时间:2017-12-31 02:48

  本文关键词:霍利戴非文化本质主义视域下的称呼称谓语新解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 称呼称谓 非文化本质主义 霍利戴


【摘要】:跨文化交际称呼语的研究不应该局限在不同语言使用者刻板的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描述上,相反研究关注点应该是交际的双方(无论是持不同语言者,还是同种语言者)如何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协商和构建相互的身份,并且如何在这样动态的过程中产生他者化,同时,对于这个社会通过媒体、专业或日常话语再现的偏见、刻板印象、预设、他者化、文化本质主义等保持敏感和深刻的认识。
[Abstract]:Comparison and descrip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y of address form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stereotype of the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instead of the focus should be on both sides of communication (both in different languages, or common language) in negotiating the dynamic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build mutual identity, and how to generate the other in this dynamic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society through the media, professional or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of prejudice, stereotype, presupposition, otherness, maintain awareness of sensitive and profound cultural essentialism.

【作者单位】: 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101)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WJQ2011031)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WYYB12096) 2012年大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项目(2012dlskyb215)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跨文化称呼语研究背景国内跨文化交际称呼语研究的视角大多是从语用理论或社会文化理论对汉语与其他语言称呼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指出称呼语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治制度等,通过对比这些方面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者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敏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蔡凤珍;杨忠;;认知语言学对理性的诠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伊英莉,孙启耀;浅议语境因素与称呼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4 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2期

5 胡文仲;;评介英国出版的一部跨文化交际著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6 黄贞姬;朴海操;;“不如"还是”句法语义功能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卉;;基于图式理论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中词汇习得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2 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王娜;;文化定势与外语教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4 李宁;郑杰;;汉语口语人际主位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邱进;;《围城》称谓语语用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承红;王瑾;;英汉语套语差异的对比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2期

7 宋明慧;;跨文化交际中媒介对文化定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以美剧《绝望的主妇》为例[J];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8 方育红;;试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5期

9 李微;;中西体态语对比研究与外语学习[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10 范娟娟;;文化定型与英语教学[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素容;;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姚小艳;;跨文化交际中的定型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3 郑明燕;;跨文化交际障碍与文化定型思考——以《金陵十三钗》败北奥斯卡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陆振慧;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理雅各《尚书》译本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见玉婷;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明新;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研究及其对文化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明霞;欧美留学生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生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殷鹏;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D];山东大学;2011年

6 韩建奇;现代汉语商业营销用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娟;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势[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丹娜;境外工程承包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侯阗;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海霞;社交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刘娇;;走出身份迷误——解析《眼望上苍》的种族身份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晶芝;杨忠;;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狄艳华;杨忠;;经济危机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李明洁;称谓图式:称谓语的认知模式[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5 周娟;副词“还是”的非类同用法试析[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6 王晓红;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曲婧华;称呼的语用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李昌年;;论“不如”表达的比较意义与比较关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袁周敏;方宗祥;;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357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57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