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词汇阻遏:变异语用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07 17:12

  本文关键词:词汇阻遏:变异语用学的视角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变异语用学 词汇阻遏 形态阻遏 语用阻遏 语言变异与变化


【摘要】:阻遏现象是语言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某个词项的存在阻止了另一个词项的构成或使用称为词汇阻遏。被阻遏的词项可能是基于形态规则的潜在词项,也可能是按照能产性规则构成的既存词项。前一种阻遏被称为形态阻遏,后一种被称为语用阻遏。具体词项对释义性表述的阻遏不是词汇阻遏。在语言使用中,没有一条语言规则是没有例外的,所有的词汇阻遏都是部分阻遏。按照统一的变异语用学理论的解释框架,词汇阻遏现象是语言变异与变化的产物,不规则词项通常是在语言使用与语言接触中产生的。能产性规则随着词汇扩散而传播,但所有的词汇扩散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完成。变异是进行中的变化,形态规则性的强弱总是取决于其统辖词汇的数量,现在的不规则词项既可能是以往形态规则经历变化后的残留,也可能是未来某个形态规则的端倪。
[Abstract]:Repres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 linguistics. A lexical entry exists to prevent another lexical entry form or use is called lexical lexical entry. By repression repression may be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lexical entry form of the rules, may als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ductive rules constitute an existing lexical entry before. A repressor is called a repressor form, called pragmatic repression. Specific expression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exical entry vocabulary. Not repression repression in the use of language, not a language rule is no exception, all are part of vocabulary repressor repressor. Interpretive framework theo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ified language variation the phenomenon of lexical repression is a product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 irregular lexical entry is usually produced in 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contact. Productive rules spread with lexical diffusion, but lexical diffusion can not be completed all one hundred percent. The variation is changes in the form of rules of strength always depends 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number of words, the irregular lexical entry may be residual previous morphological rules after the change of experience, also may be the clue a future form of the rul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南京晓庄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变异语言学视野下的词汇阻遏”(项目编号:2013SJD740019)的资助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尽管语言中有各种惯例和默认规则,但没有一条语言规则是没有例外的。词汇阻遏(blocking)往往会形成规则的例外。如英语中颇具能产性的后缀-er,可以将大量动词变成同源名词,像swim~swimmer、drive~driver等等,但当这个规则运用到动词steal时,就受到了既存同义名词thief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鸿琨;林大津;;国外主要形态阻遏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2 Klaus P.Schneider;Anne Barron;任育新;陈新仁;;《变异语用学》介绍[J];当代语言学;2012年02期

3 赵帆声;英语不规则动词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理由[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陈新仁;;词汇阻遏现象的顺应性阐释[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5 陈艺琳;;顺应论视角下词汇阻遏现象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冉永平;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研究——兼评《语用标记语和社会语言学变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7 朱磊;郑新民;;语用学应以宽广的认知、社会和文化视角来考察语言和语言使用——著名语用学家Jef Verschueren教授访谈录[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鸿琨;;对词缀能产性问题的再认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姚鸿琨;林大津;;国外主要形态阻遏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3 刘著妍;;词汇阻遏现象对汉语词汇翻译的阐释——基于邵志洪TEM8汉译英试卷语料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孙焕桥;;“被+non-passives”结构的认知语用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5 侯阗;;解读话语标记语Whatever[J];英语研究;2003年Z1期

6 杨小龙;谢贤德;;委婉语的顺应性阐释[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谢贤德;;篇章连贯与衔接的意识形态顺应之维[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毛延生;;语言顺应论之“不可证伪性”辨——兼谈语用研究科学性评价的标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周美芝;陈开举;李雄;曾衍桃;李丹丹;;我国词汇语用研究纵观[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熊力游;隐含意义在翻译中的“隐”与“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3 曹火群;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叶慧君;汉语词义在线理解的词汇语用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初良龙;中国英语学习者同义词使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新;对PETS口试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公英;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英汉语义缩小与扩大的动态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国微;二语习得视阈中内隐/外显学习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金进;《生活大爆炸》中话语标记语“So”的语篇功能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石晓辉;调侃话语的词汇语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解修振;语用标记语动态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之启迪[D];吉林大学;2004年

7 管玮;[D];浙江大学;2005年

8 胡桂丽;目的原则下的中国法庭审判话语标记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永胜;语用视角的施为动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10 梁忠庶;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使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鸿琨;;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姚鸿琨;;对词缀能产性问题的再认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姚鸿琨;;形容词语用组合问题探讨[J];武陵学刊;2010年01期

4 滴石;第7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在布达佩斯召开[J];当代语言学;2001年01期

5 姚鸿琨;林大津;;影响后缀#ness和+ity能产性因素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姚鸿琨;林大津;;国外主要形态阻遏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7 费致德;浅谈英语同义词和同义词词典[J];教学研究;1980年04期

8 苏晓玉;谈谈英语词汇中的女性后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张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宁生;论词的同义关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鸿琨;;论形态阻遏产生的条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姚鸿琨;林大津;;国外主要形态阻遏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娜;语用充实、语用异常及词汇阻遏[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3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393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