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商务谈判中的元话语研究——商务话语研究系列之一

发布时间:2018-01-27 17:45

  本文关键词: 元话语 商务谈判 商务话语 语言哲学 出处:《外语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内外现有的英语元话语研究大多关注书面语篇,主要集中于写作与教学领域,很少关注互动中的元话语现象。汉语元话语的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汉语机构话语中的元话语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在反思现有元话语研究的基础上,以真实的商务谈判话语为语料,尝试探讨体现说话人意向性与目的的元话语在商务谈判中的人际作用,旨在分析与解读元话语在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flecting the existing meta - discourse research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erpersonal role of the meta - discourse that reflects the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speaker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 and aims at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indispensable position of the meta - discourse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语言哲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刑侦领域中汉语方言与语言规范化研究”(11CYY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思想研究”(12YJC740118)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体裁分析”(QW2011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1959年,哈里斯(Z.Harris)首先提出元话语的概念,用于表征说话人为引导受话人理解语篇所做的尝试与努力,旨在为解读语言的各种使用状况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此后,国外学者们纷纷立足各自的研究背景探讨元话语,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Williams 1981;Vande Kopple 1985;Crismor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3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4 刘辉;;索绪尔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继承与超越——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5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交际模式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6 李洪儒;;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1)[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7 刘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外语学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4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5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颜井春;;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周敏;;莎翁笔底的“狂欢”——理解《李尔王》艺术上不协调的一把钥匙[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屈平,李萼华;乔伊斯“作者藏匿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7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周景雷;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新华;话语与地理的向度[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平丽;沉痛的风景[D];宁波大学;2010年

10 王晓利;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又”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许国璋;;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3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4 李红儒;从逻辑、哲学角度看句义理论的发展——“语句中的说话人因素”理论探讨之一[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5 蒋勇,马玉蕾;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6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7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8 高云球;;试论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9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中的语用蕴涵[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10 陈晓茹;;从语言哲学维度看施莱尔马赫的语言解释学[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平;;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失误[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章毅;;教授元话语对写作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年10期

3 刘起政;;否定语用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34期

4 彭月慧;;商务谈判准备阶段的翻译实务[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5 丁珊;;元话语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6 高竞怡;刘源甫;王晓燕;;论元话语和话语标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7 王霞;;元话语与话语人际关系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张玉宏;;巴赫金语言哲学视角下的元话语标记研究[J];兰州学刊;2009年04期

9 胡春华;;元话语礼貌策略在学术讲座中的应用[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张洋;;汉语口头话语标记与独立成分的区别[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赵彬;;国际商务谈判中不同文化的语用方式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肖世波;;会展口译及厦大口译训练模式下的译员培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查明建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文化翻译与翻译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永维;电视讲座中的元话语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2 刘竹;中美报纸社论中元话语使用对比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菲;论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违背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艳;元话语:中英人物评论中“多声”互动的构建[D];宁波大学;2011年

5 洪婵;中美大学生课堂报告中元话语的关联阐释[D];宁波大学;2011年

6 舒蓓;中美商务谈判中中国商务谈判手风格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计艳;《金婚》中元话语的语域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熊瑶;英汉新闻评论中元话语使用之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胡蓉;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言语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9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69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