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朱子语类》中副词“稍”的用法考察

发布时间:2018-02-02 16:47

  本文关键词: 朱子语类 副词 稍 组合功能 出处:《语文建设》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讨论了《朱子语类》中"稍"作为时间副词和程度副词所表示的意义。并从副词"稍"对被修饰成分的音节和语法单位的选择上,探讨描述了其组合功能。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slightly" as time adverb and degree adverb in Zhu Zi language Category, and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syllable and grammatical unit of modified component by adverb "slightly". Its combined function is discussed and described.
【作者单位】: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朱子语类》反映的是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相交界的中间状态,它是经过加工过的宋代口语(徐时仪2009)。副词“稍”的在宋代时期的用法处于过渡状态,其中保存了古代汉语表示“逐渐、渐渐”意义的用法,但是绝大多数用来表示程度不深的“稍微、稍稍”意义。为了对此期副词“稍”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时仪;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高育花;中古汉语副词“颇”探微[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张谊生;潘晓军;;“稍微”类副词的历时来源和发展演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齐焕美;;近代汉语词缀问题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月婷;;《型世言》中不定时类时间副词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8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林桦;;《搜神记》时间副词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琳宏;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倾向性识别机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伟男;张宇;刘挺;;基于决策树的中文对话省略句判别[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王佳宁;;“稍微”和“略微”的区别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张月;;“来着”的词性归属探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显丽;《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雅贤;从先秦到西汉程度副词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陈克炯;先秦程度副词补论[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4 祝敏彻;《朱子语类》中成语与结构的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王静;“很”的语法化过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洪成玉;《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7 徐时仪;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9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10 王宁;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红军;;数量结构非范畴化为副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一定;关于汉语副词的连用[J];语言与翻译;1987年01期

3 邱志川;;常见的音、形相似易误用的字(8)[J];上海电力;1998年06期

4 李晓琪;;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又”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5 阿依努尔·艾合买提;;浅谈副词“才”的用法及其维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年01期

6 郝秀菊;;释“永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5期

7 曾小鹏;;银雀山汉墓《晏子》中的副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沈卢旭;;一种副词+名词表述式的流行原因[J];阅读与写作;2006年06期

9 刘锦城;薛扬;;“果然”的语法化过程[J];文教资料;2007年25期

10 雷冬平;;说“打头”有“刚刚”义[J];古汉语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4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高成建;;“不成”的语法化研究综观[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下)[N];天水日报;2006年

4 主持人 志勇;回国篇①[N];国际商报;2003年

5 王如辰;“忽悠忽悠”东北话[N];吉林日报;2005年

6 黄继林;不得[N];扬州日报;2006年

7 窦东友;介词的妙用[N];文汇报;2004年

8 王一民;“不须”与“不需”[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9 京讯;错读错写错用[N];文汇报;2000年

10 周淑平;如何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帅梅;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郭建芳;汉英副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6 秋兰(Benyatip Suphakalin);《老残游记》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郭爱涛;《尚书孔传》虚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2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忍;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个案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9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4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84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