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义、语境与观念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04:44

  本文关键词: 语义 语境 观念 创新 出处:《商业时代》2012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人不仅通过语言与外部世界交流与沟通,而且在这个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习得对外部世界各种事物的基本认知结构。构成这个基本认知结构的是各种在因循中不断变形的概念。这一因循的过程也是语义在不同时代的语境中逐渐变形的过程。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people not only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language. An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ng with the outside world, we gradually acquire the basic cognitive structure of all kinds of things in the outside world. The basic cognitive structure is made up of various concepts that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in the course of following. The process is also a process in which semantics gradually deforms 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 times.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760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8JC880028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被语言支配的思维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包括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和以书面的形式系统陈述各种观点和描述各种现象。这个表述合乎一般的生活经验。在这一经验的另一层次,仍然存在另一个问题:语言是思维过程中的主要凭借物。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受到系统的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牛文君;叶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尔与道家语言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郑玉萍;;“欲望的缺失”与佩科拉的命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剖析《最蓝的眼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4 陈叶斐;;海德格尔存在论语言观与翻译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陈新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哲学对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保亚;;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张福海;;海德格尔的原诗学研究[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8 亢晋芳;刘忠;;对《原野》内在意蕴的阐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韦拴喜;;技、道之思——兼论美的本质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董学文;;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与美学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刘平;;从马克思的冲突理论解读《塔纳珂》中的以色列民族史[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3 陈芝国;;南星: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毓君;和谐之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丹阳;漂泊他乡的诗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姬春涛;穿越古今的沉吟者[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思佳;母语习得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徐元玉;高校体育观念的要素及创新[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4期

2 谢锡龄;;略论“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J];文教资料;2008年16期

3 薛文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曾少波;;VN形式里的语境和语义[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周绍举;;简析塞尚对立体主义绘画语言影响[J];大舞台;2011年01期

6 张亚茹;;试论高级阶段的成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1期

7 王初华;;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袁丽;柯春林;;“整个一个X”格式口语习用语特性考察[J];世纪桥;2011年03期

9 何婷婷;;“过”与“一般不能带‘过’”动词的搭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黄明琪;;英语的歧义现象及其消除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有;;学术论文撰写问题的探讨[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2 覃映霞;;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汪云凤;李心科;;云服务环境下的服务聚合方法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欣;;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丁宏伟;;现代水族馆展示发展的几个新理念[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建平;;科技报道的创新要以“赢利”为目的[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郑贵军;;营销学课程教学创新探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梁爱文;;创新高职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明仕;;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与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初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学权;刑事错案,三种语境下的三重标准[N];检察日报;2005年

2 李凌云 龚云瑞;商业语境下的散文创作[N];宜春日报;2005年

3 卢铮;在互信的语境下对话[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王正喜;关于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的思考[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瞿明智;“一材多练”巧创新[N];重庆日报;2001年

7 阿元;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制度[N];辽宁日报;2002年

8 傅汝新;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N];辽宁日报;2003年

9 岳东峰;创新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力[N];陕西日报;2001年

10 龚明俊;关键是“以奢靡为荣”的语境[N];贵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3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华钧;Web语义查询与推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马世兵;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婷婷;从信息语用学角度论翻译中语境对语义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解俊;当下审美风尚下的漆画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3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4 高玉兰;语境与翻译[D];安徽大学;2003年

5 董于雯;现代汉语表达“将来”的手段[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艳;拟声拟态词理解直感之认知结构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6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486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