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看”、“想”、“说”主观性标记功能差异的成因

发布时间:2018-02-12 18:12

  本文关键词: 主观性 认知主体 言语主体 元语言 主观化 出处:《外语学刊》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语"第一/二人称+看/想/说"类表达受到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这类表达可以用来标记说话人对所述命题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即具有主观性标记功能,但它们在标记说话人主观性时却存在功能上的差异。本文从"看"、"想"、"说"所体现的说话人不同阶段及其作为元语言所经历的不同主观化历程两方面探讨"第一/二人称+看/想/说"主观性标记功能差异的成因,以期更深刻地认识现代汉语中的这类表达。
[Abstract]:The expression of "the first / second person said" in Chinese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The reason is that this kind of expression can be used to mark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ition in question, that i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subjective marking. However, there are som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 marking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peak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peaker and the different subjectivization process as a meta-language in terms of "see", "think" and "say". / the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subjective marki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peopl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kind of expression in modern Chinese more deeply.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
【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广告语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研究”(2013BSJJ1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国际化背景下的非英语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Y130212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农林院校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研究”(2014RWYB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芹;;While复句的主观化与主观性[J];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2 李青;;现代汉语“被”字句的主观性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武荣强;赵军;;“最”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5 凌剑春;;语法化中语义主观化探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赵军;;“最”类极性程度副词的形成和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贺伟源;;“听说”“你听”等语用标记语分析[J];文教资料;2011年06期

8 张金圈;;《朱子语类》中“不见得”用法考察[J];唐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周滢照;陈丽;;假设连词“即”的产生和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套格敦白乙拉;蒙古语语法成分的语法化过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琴;“X不X”正反问句生成、演化与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唐一月;“看”的主观化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温婧;汉语并列连词的主观化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4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5 王聪;汉语旁称代词“人家”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媛;“X+也是(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惠静;“说来”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学;2013年

8 卜芳;现代汉语通指句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俐;英汉时间连词的主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6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06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