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V某的N”构式的认知语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 “某V某的N” 构式 语用预设 语用隐含 语力 出处:《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认知)构式语法的精神,从认知语用视角初步探讨了汉语的"某V某的N"构式,将其分为一式、二式和三式,阐述了它们的语法特征、语音特征、语义特征,重点是论述了语用特征,如"某"的词性和指称赋值、"某"的"亲你排他性"、语用定位词、VN的分离性、语用标记性、语用预设、语用隐含和语用歧义。文章指出,该构式通常语用预设了VN是听者的动作(状态)且已经或可能发生,VN具有一定的回声重复性,语义焦点则是V或N。该构式的语力多为允许、劝诱、劝诫、命令、敦促、警告、讽刺或批评,其语用隐含多为催促对方,互不干扰。最后还浅论了似是而非的"某V某的N"。
[Abstract]:This paper, in the spirit of (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 discusses the "N" construction of a certain V i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divides it into one, two and three types, and expounds their grammatical features, phonological features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part of speech and referential assignment of "one", the "pro-you exclusiveness" of "certain", the separation of pragmatic locators, pragmatic marker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ragmatic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ambiguity. This construction usually presupposes that VN is the action (state) of the listener and has a certain echo repeatability, while the semantic focus is V or N. the verbal force of the construction is mostly to allow, persuade, admonish, command, urge, warn. Satire or criticism, its pragmatic implication is to urge each other, not interfering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基金】:四川外语学院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SISU201209,12BYY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词汇—构式语用学:语用翻译学的第一座桥”(12XJA740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2 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Goldberg《工作中的构式》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3 沈家煊;说“偷”和“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4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5 王寅;;国外构造语法研究最新动态[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胜;;与双宾句相关的两个问题——兼论“描写”与“解释”的关系[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2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张辉,承华;试论汉英语法形式的转喻理据与制约[J];外语研究;2002年06期
4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5 蒋勇,侯国金;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6 李勇忠;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7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8 李淑静;试论英语VNX构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董燕萍,梁君英;构式在中国学生英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10 梁君英;;构式语法的新发展:语言的概括特质——Goldberg《工作中的构式》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阡子;;现代汉语被字句的词汇语法理论研究[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6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8 鹿荣;现代汉语供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奇;核心句的词语搭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龚卫东;广义梯级含义理论及其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阡子;现代汉语被字句的词汇语法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芬;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冬;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润;SVOC认知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仪昌;词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华;现代汉语双量词构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冯雅;现代汉语双宾动词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8 宋余亮;俄语现代标注语料库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张谦;英汉存在构式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一萍;汉语带宾语动结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崔应贤;朱少红;;主语宾语问题研究概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胡明扬;基本句式和变式[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4 冯志伟;;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寅;主位、主语和话题的思辨──兼谈英汉核心句型[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7 王寅;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郑靓;句式语法对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的新启示[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9 黄昌静;邵志洪;;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10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竹;;从构式看“被+VI/AP”结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付慧琳;戴卫平;;构式语法的特色与局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昕;王维波;;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的新视角[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唐建南;戴卫平;;Langacker认知语法与Goldberg构式语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5 江娣;;“去××化”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邓媛媛;;“X无可X”构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寅;;框盒图:构式语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8 曾萍萍;毛继光;;“越X越Y”构式解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仇旭;;副名结构:语言中的新构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郭霞;;文化认知视野下的汉语新词语——基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的研究[J];当代文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禀诚;现代汉语代词组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3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王娟娟;现代汉语存现句的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学强;构式语法下英汉被动构式功能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彭星星;从构式语法看汉语谐音仿拟[D];湖南大学;2012年
7 朱小静;基于EC模型的汉语“比X_2还X_2”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胡素珍;汉语动结构式的认知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领;基于MIM模型的现代汉语V给构式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10 陆燕萍;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动结式习得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8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0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