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再谈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发布时间:2018-02-20 21:32

  本文关键词: 三美论 三似论 三化论 三之论 创译论 优化论 出处:《中国翻译》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源自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老子提出的"信"和"美"、"名"和"实"的矛盾,是文学译论中的本体论;孔子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论,是译论中的认识论;"学而时习之"的实践论,是译论中的方法论;"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译论中的目的论。老子提出的矛盾论后来发展为直译与意译,信达雅,三似(形似,意似,神似),三美(意美,音美,形美)的矛盾。孔子提出的艺术论后来发展为郭沫若的"创译论"和茅盾的"艺术价值"论或"提高到艺术创作水平"的理论。孔子提出的方法论发展为"三化论"(等化,浅化,深化),目的论又使"三化"发展为"优化论"(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不只是翻译原文的文字,而是要译出原文所写的现实,解决原文"名"与"实"的矛盾)。
[Abstract]: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y of the Chinese school originates from the thoughts of Laozi and Confuciu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aith" and "beauty", "name" and "reality" put forward by Laozi is the ontolog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artistic theory of "not exceeding the moment by heart" put forward by Confucius. It is the epistemology in translation theory; the practical theory of "learning while learning" is the methodology of translation theory; "knowing, good and happy"-"the theory of three" is the 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 theory. Laozi's contradiction theory later developed into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hree similes (shape, meaning, god, beauty, meaning, sound, etc.). The art theory put forward by Confucius developed into Guo Moruo's theory of creative translation and Mao Dun's theory of "artistic value" or "raising to the level of artistic creation". Superficial, deepening, Skopos theory also makes the "three modernizations" develop into "optimization theory" (not only the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but also the reality of the original text, so a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name" and "reality" in the original tex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
【分类号】:H0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静,昌切;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J];出版科学;2002年02期

2 秦露;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3期

3 王理行;忠实是文学翻译的目标和标准——谈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4 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5 宋学智,许钧;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取长补短”浅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6 秦建华;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吴春雪;浅谈文学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吴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9 陆金燕;;从等效因素看《在亚当之前》的翻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钟年;;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宏印;;文笔、译笔与翻译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7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10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4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5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2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新阐释[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燕;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张海卿;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20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20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