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双及物语义类型的功能语义视角研究
本文关键词: 双及物 功能语义视角 多样性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功能语义视角看,双及物过程类型多样,涵盖了物质、心理、言语、行为和关系过程,双及物语义角色表现为具有原型性特征的宏观语义角色。从宏观角度上看,双及物性的典型性语义特征阐明了作为表达层面的双及物小句缘何语义类型多样。研究表明:功能语义视角是阐释双及物形义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semantics,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transitive processes, covering material, psychological, verbal, behavioral and relational processes. The semantic roles of diversals are shown as macroscopic semantic roles with archetypal characteristics. The typical semantic features of duality and transitivity illustrate why there are so many semantic types of ditransitive claus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unctional semantic perspectiv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ditransitive objects.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15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YY026)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严辰松;;“给予”双及物结构中的转喻[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2 黄国文;;系统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则[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3 徐盛桓!475001开封;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4 石毓智;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5 刘利民;;双及物构式的“零给予”和“负给予”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6 田朝霞;程琪龙;;英语双及物小句的五个主要变体——跨越“形义匹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7 丁建新;英语双宾及物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月娥;欧阳俊林;;从动词词义看双宾语构块式和与格构块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贾贻东;;双及物结构中英汉歧义句的对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王红阳;;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黄国文;;英语“V+to+V”结构的功能句法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何云剑;;基于谓词逻辑对英汉语中双及物结构歧义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7 路华;;英汉双宾语结构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国辉;;“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金艳;;英汉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海;;双宾构式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呈现效果的实证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席留生;;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10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颖;基于空间参照框架理论的英汉存在构式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雯;中动构式“NP+V起来+AP”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5 李林泽;基于典型理论的中英及物性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聂莉莉;英语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原晓艳;英语学习词典与FrameNet中视觉动词的词汇意义处理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彭冰;现代汉语予夺不明义双及物结构歧义现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丽娟;英语与格构式的双向压制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包梦瑶;现代汉语非典型双宾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纾平;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2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3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4 徐盛桓!475001开封;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5 石毓智;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6 徐盛桓;;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双及物句再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7 熊学亮;;英汉语双宾构式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8 徐盛桓;语法离我们有多远——从语义、语用看语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10期
9 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10 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云;;互文性视阈中文本意义的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2 傅荣;论欧洲联盟的语言多元化政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刘小明;;隐喻的语义特征:多样性与连贯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4 储泽祥;;在多样性基础上进行倾向性考察的语法研究思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陈墨;;浅谈中国的方言多样性[J];语文学刊;2011年04期
6 袁恺杰;;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方式多样性——以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何艳辉;;论动词重叠的形式[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娅琴;;对于二语习得中场独立/依存研究的反思[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徐莉;;论中国的语言政策对语言多样性及规范化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3期
10 杨颖;;《梦里花落知多少》之比喻论析[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熊学亮;;构式的辐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文;索绪尔语言理论体系中的时空观[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林素娥;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伯江;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耀伟;《二刻拍案惊奇》代词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徐雪林;“英语唯一”在欧盟的境遇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常艳勇;《荀子》述宾语义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连忠;[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葛巍巍;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程金莉;试从审美主客体互动看翻译多样性[D];安徽大学;2005年
7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玲玲;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慧盈;基于构块语法的现代汉语“给”字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5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2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