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语言民族观视角下中西方“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 洪堡特 语言民族观 委婉语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洪堡特的语言民族观认为,语言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而民族精神和文化则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语言的发展和走向。"死亡"委婉语,作为普遍存在于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深刻受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影响。以中英委婉语语料库统计数据为来源,利用统计分析法,可以从地理差异、宗教文化和死者身份三个方面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Abstract]:Humboldt's view on language and nationality holds that language is an external expression of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e, while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e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and even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language. A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at exists widely in all nationalities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e.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 corpus as the source, we can make us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dead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e o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基金】: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构建高校英语教师知识地图”(421034141038)
【分类号】:H313;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献;;互知假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3 邹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与跨文化语言交际探论[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陈保亚;语言哲学的文本解释与结构解释——从虚拟语态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取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陈保亚;;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亚非;王媛;;汉语意合与英语形合的哲学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王国华;;从逻辑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探讨[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8 罗祖文;;艺术符号对语言符号言说困境的超越——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美学解读[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9 申小龙;;语言的本质存在与印欧语言研究的古典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10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传彪;;变通乃翻译本体性特征[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戴剑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导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安敬涛;“目的论”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禚晓;《现汉》词汇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发展[D];鲁东大学;2011年
7 王莎莎;小学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白艳;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忱;郭沫若“女神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5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4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