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实验室”模式的学生译者ICT能力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 ICT能力 “翻译实验室”模式 ICT能力评估 译文质量 出处:《外语电化教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学生译者ICT能力的内涵,主要包含信息能力、技术能力、交流能力、策略能力及道德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旨在培养学生译者ICT能力的"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然后运用该教学模式指导翻译教学实验,并辅以问卷、翻译日志、观察和访谈四种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最后结合过程与文本评估方式考量学生获取的ICT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翻译实验室"模式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译者的ICT能力,同时其五大构成要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信息能力居首,技术能力次之,交流能力和道德法律意识并列第三,策略能力居第四。此外,译者译文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student translator's ICT competence, including information ability, technical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strategic ability and moral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constructs a "translation laboratory" teaching model aimed at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ICT competence, and then applies the model to guide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experiment, supplemented with questionnaire, translation log,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Finally, combining the process with the text evaluation method,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students' acquired ICT 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Laborator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CT compet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ive key el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have been improved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is the first, the technical ability is the second,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he moral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are in the third place, and the strategic ability is 4th. In addition,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has also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2013年度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之理论及实证研究》,编号:NCET-13-0191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基于PBL的翻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证研究》,编号:13BYY165 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编号:12ZDB074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湘玲;陈罗霞;;翻译认知过程视角下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6期
3 杨柳;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
4 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5 段自力;;网络辅助课程与翻译教学整合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08年02期
6 任大玲;;翻译教学与翻译技术并重的项目型翻译能力培养课程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伟;;会谈口译课程课堂教学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高路;;超文本网络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晓农;安广民;;翻译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整合模式探讨——以外语专业本科翻译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4 李翔;;英汉语料库应用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王翡;;对高职高专翻译专业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1年20期
6 周晓娴;;国内本地化行业发展及职业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陈雪;宁中年;;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王晓伟;;英国巴斯大学联络口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示——中外联络口译课程课堂教学绩效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9 高帆;;语境在外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王婷;;高职院校翻译教学中翻译工作坊模式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宁;;信息技术在MTI教学的应用:北外高翻学院的实践[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冯全功;;职业翻译能力与MTI笔译教学规划[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传英;;本地化行业发展与MTI课程创新[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林一菁;;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构成因素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6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瑞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王少爽;译者术语能力探索[D];南开大学;2012年
10 刘明;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本地化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万正发;论体验哲学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阐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戴艳梅;专用汉英平行语料库在新疆外宣翻译中的应用[D];新疆大学;2011年
4 李晨;翻译能力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张律;基于PACCEL的翻译显化现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高菲;汉语翻译小说语言整齐化特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芳;时间状语从句的英汉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晓利;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又”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文令;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汉英翻译显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周红;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普遍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袁亦宁;翻译技术与我国技术翻译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1期
3 肖维青;;平行语料库与应用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3期
4 田艳;;翻译网上自动评分初探[J];中国科技翻译;2008年01期
5 金国庆;;信息素养一词的概念分析及历史概述[J];国外情报科学;1996年01期
6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张金陵,文军;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J];上海翻译;2005年03期
8 徐彬;;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J];上海翻译;2006年04期
9 岑秀文;楚向群;岑志伟;;基于网络和工作坊的非文学文本汉译英仿写教学法[J];上海翻译;2008年01期
10 柯飞;语料、网路与口笔译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永红;重视职前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英国DfEE1998(4)号文件及其对提高我国师范教育质量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程景鑫;;ICT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出现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3期
3 崔晗;李哲;侯月明;;ICT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0年22期
4 张伟明;郭万群;;论基于ICT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孟亚茹;;高校新生英语学习中ICT技术使用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6 陈艳杰;;信息交流技术与外语教学(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15期
7 孙中伟;;信息化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作用[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8 覃成海;陈满平;吴碧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英语教师ICT素养调查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1期
9 张莉;;ICT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所出现的问题(英文)[J];语文学刊;2007年03期
10 陈毅萍;毛燕辉;;ICT与大学英语整合之现状调查[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善华;;“ICT产品的应用和白领的白领化”摘要[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管宇;范丽;刘士远;;辐射剂量对256排iCT肺实质灌注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波;罗锡文;;ICT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大永;宋波;刘军;郑宏剑;;倚重ICT节能减排支持可持续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宏剑;宋波;;ICT的低碳发展之路探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杨欢;杨俊亚;冯炜;高艳妮;姚果林;王晨;问雷涛;杨广夫;;128排ICT冠状动脉造影“高敏”病人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小玲;;基于ICT的比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秦晓燕;王海涛;李朋辉;邹飞平;邵立康;丁厚本;;基于ICT引信无损检测系统开发研究[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峰;陶小峰;张月霞;;ICT网络的移动视频会议系统测试模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段永利;;飞利浦Brilliance256层iCT前门控冠脉成像的技术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丽容;王留生:“十二五”期间ICT领域将有大突破[N];通信信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华甲;ICT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复苏重要力量[N];中国工业报;2010年
3 姚刚 赵颖珠;徐州电信为龙太钢铁提供全方位ICT服务[N];人民邮电;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华甲;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进入活跃调整期[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浙江教育学院 王治文;英国:ICT教学汇聚焦点[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新加坡电信向ICT服务商转型[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智鹏;上海理想:电信系的ICT尖兵[N];计算机世界;2010年
8 ;2009年中国ICT市场十大预测——危机与商机[N];人民邮电;2009年
9 陈少熙;巢湖电信力促ICT业务快速发展[N];人民邮电;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廖雅娟;ICT以“均富”较量“鸿沟”[N];通信产业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曾晓丽;加拿大ICT创新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飞;咔唑、吩噻嗪衍生物的ICT机理研究及双光子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方黎勇;基于ICT切片图像的零件内部缺陷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刘丹丹;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与分子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晓明;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徐兆超;基于ICT萘酰亚胺阳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Khalid Rafique(卡利德);[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曾晓丽;加拿大ICT创新网网网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Surat Khan;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华;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四川电信ICT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葛立荣;ICT背景下新疆电信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许丹;ICT服务目录的管理研究及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李东;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帕提古丽买买提;ICT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海玲;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对城市竞争力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2年
7 钟巧平;ICT在丹麦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卓志岗;肇庆联通ICT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翁治林;中小型ICT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韵;基于SNA的我国ICT专利许可对经济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3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5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