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藏英反义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4:13

  本文选题:汉语 切入点:藏语 出处:《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反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语言表示反义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汉语、藏语和英语3种语言的反义词进行比较研究,汉藏语与英语反义词在词形和构词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汉语和藏语以词根反义词为主,而英语兼有词根反义词和派生反义词。汉语和藏语语素的单音节性使汉藏语的反义词体现出比较工整的对应关系;英语则具有极强的派生构词功能,大多数反义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关联。
[Abstract]:Antonyms are a univers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antonyms have different forms.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onyms in Chinese, Tibetan and English, Chinese-Tibetan and English antonyms show great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and word-formation. Chinese and Tibetan mainly use root antonyms. English has both root antonyms and derived antonyms. The monosyllabic nature of morphemes in Chinese and Tibetan makes the antonyms of Chinese and Tibetan reflect a relatively neat correspondence, while English has a strong function of derivative word-formation. Most antonyms have obvious morphological association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H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梁华祥;英语反义词简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方传余;基于形态关系的英语反义关系语义学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3 王运祥;论英语词汇中的反义现象[J];肇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王吉辉;关于“肯定∶否定”反义组[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5 华侃;;藏语中反义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孙银新;;黎锦熙的汉语构词法研究及其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赵蕾;;对词义性质的一些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4 左杉;;现代汉语词和词汇的定义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肖艳;;略论词义模糊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赵艳平;“家”释义献疑[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厚雯;;音译外来词在现代汉语系统中的存在情况考察——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魏代香;;新词语词群的模因视角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张扬;;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的外来词研究——由文化翻译到语言规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卢小宁;从汉字“吃”看汉语词语的信息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善涛;李敏;;基于信息库的新词词汇共性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张洪飞;;浅谈中日同形词——贩卖与“尒X颉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汪精华;;网络语言之英语借词的构建和传播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7 董宪臣;;从网络词汇的衍生机制谈其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契嘎·德熙嘉措;当周才让;;基于信息处理的藏文字的结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知远;孙茂松;;基于WEB的计算机领域新术语的自动检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邱立坤;张晓巧;毛宁;;现代汉语复合词内部结构词典的构建[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6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鲜红林;云南罗平布依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鲍士雪;淮南方言形容词词缀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丽;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盛婧;外国学习者汉语新词习得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宏;一词两反义和对应词同义初探——兼评一些英汉词典的若干释义[J];外语学刊;1986年02期

2 王宏;论英语一词两反义的构成[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3 伍铁平;论反义词同源和一词兼有相反二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4 梁锦祥;否定形容词与前缀IN,

本文编号:1559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59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