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
本文选题:先秦 切入点:形声字 出处:《语言科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立足数字化平台,在完成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楚简帛文和秦简文形声字及其偏旁(声符与义符)的定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字头与偏旁数量之比,证明先秦形声字偏旁具有历时发展的精简化趋向;通过声符与义符数量之比揭示了在"标类"与"标声"两大形声字发展途径中,前者始终占据愈益强势的主导地位;通过各类型文字偏旁构频之比,证明了不同类型文字对偏旁各有不同的选择性,这种选择的差异既由文字系统历时发展所促发,也有文献类型差异的成因。
[Abstract]:Based on the digital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the Yin and Shang oracle inscriptions,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Jin Wen, the warring States Chu bamboo slips and the Qin Xianwen, the paper passes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to the number of the characters. It is proved that the phonetic characters have the tendency of diachronic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er always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type" and "standard sound" through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phonetic symbols and sememes. It is prove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characters have different selectivity to offset by the ratio of frequen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aracters, which is promoted by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 system, and also ha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of literature typ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土战国楚文献语料库的补充与深加工”(项目编号:09JJD740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118) 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项目编号:B403)的资助
【分类号】:H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志基;;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9年04期
2 黄天树;;论汉字结构之新框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升;;春秋文字字形区域性特征的初步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周晓文;;汉字形体关联度模型及计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李国英;周晓文;;汉字字频统计方法的改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龙涯;;“豆”的词义系统发展探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刘兴均;;说“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刘靖文;张青松;;汉字声符综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齐元涛;隋唐五代碑志楷书书写、构形状况论析[J];古汉语研究;2002年01期
8 刘志基;;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9年04期
9 刘敬林;;《说文》“法”与其古文“Oq”及“乏”之形义关系辨[J];古汉语研究;2011年01期
10 吴建设;;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进化阶段与颜色范畴[J];古汉语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飞洲;;东巴文字字素的变体和同形现象[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丹;甲骨文基y字形构形与使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康少峰;《诗论》简制、简序及文字释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晓明;春秋战国金文字体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云萍;汉字“象”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史小松;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甲骨文字结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红燕;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峰;《两周金文辞大系》训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振华;侯马盟书文字构形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伟乾;古文字构件朝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士博;包山楚简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元鹏;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意字构形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代宁;睡虎地秦简文字构形系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海东;智能造字输入系统的优化与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江学旺;从西周金文看汉字构形方式的演化[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2期
2 裘锡圭;40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J];语文建设;1989年03期
3 夏军;;“会意”字释义模式研究[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丽;;辨析偏旁与部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肖永凤;析形辨义 纠正错别字[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3 熊可书;谈部首与偏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蔡永贵;李岩;;“右文说”新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5 孙继善;现代形声字辨析[J];集宁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6 廖志林;;论汉语的偏旁和部首[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7 师玉梅;;《说文》形声字指误[J];殷都学刊;2006年01期
8 刘树桢;;释“束”、“g?”[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张博贤;;汉字字形认知与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10 颜励;形声字误读举例[J];汉语学习;198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展;;试释江字[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从象形字到形声字[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韩莹;李健瑜;黄祥林;齐英剑;;构成形声字偏旁字符的复杂网络[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吴国武;;略论先秦宗族教育对私学形成的影响——以鲁国三桓之族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钟搿皏|”声字的对比分析[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思为;伍新春;;汉语儿童形声字与异体会意字语音输出的特点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丽明;;汉字侗文与方块侗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10 毕鸿燕;翁旭初;;与拼音文字不同的汉字家族效应[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新年;汉字偏旁巧输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2 汤志鸿;猴年说“侯、候、猴”[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胡兵;四种方法巧妙解决汉字偏旁输入问题[N];江苏经济报;2003年
4 止庵;闲坐说先秦[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徐苹芳;先秦城市考古学第一本完备著作[N];中国文物报;2001年
6 肖毅;柳体偏旁的写法[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肖毅;柳体偏旁写法[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教学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闻尔;先秦学术思想的重要阐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Show;电脑查生字 不再是难事[N];电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4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翟建宏;管子经济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永平;先秦的卜筮与《周易》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程远;先秦战争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丽;《新华字典》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潘希荣;《说文》重文形声字类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志学;汉字隶变和简化对形声字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微;甲骨文形声字分期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栾维权;古汉字形声字发展史简论[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郭常艳;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大徐本《说文》中之形声字的改订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杜念峰;《段注》改订大徐本《说文》形声字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威;《金文编》形声字构形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念;常用汉字中形声字的理据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渝;汉语形声字形态和意义生成的认知阐释[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0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7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