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仰光客家话“一”的特殊用法
本文选题:缅甸仰光 切入点:客家话 出处:《语言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缅甸仰光是缅甸华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话在仰光华人社区中是弱势方言,实地调查表明,长期脱离母体方言,仰光客家话与中国本土方言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其既衍生了自己的特点,也保留了带自祖籍地方言的特色,在某些方面,甚至保留了祖籍地方言已经丢失的古汉语特点,"一"这个笔划最少的词在仰光客家话中有点不可思议地包含了"小"与"大"、"浅"与"深"等截然相反的两极意义,就是一个说明。
[Abstract]:Yangon in Myanmar is the main settlement of Burmese Chinese. Hakka is a weak dialect in Yangon Chinese community.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Yangon Hakka is not in full syn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Chinese dialect. It not only deriv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ve dialect, in some ways, Even retaining the lost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the word "one" has the least strokes in Yangon Hakka dialect, which contains the opposite polar meanings, such as "small" and "big", "shallow" and "deep" and so on. It's just a statemen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南亚华人社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07BYY017)
【分类号】:H1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荣富;客家话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周柏胜,,刘镇发;香港客家话向粤语转移的因素和趋势[J];方言;1998年03期
3 刘新中;粤西客家话与海南儋州南丰客家话的语音对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熊金丰;客家话亲属称谓词试探[J];龙岩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5 谢栋元;浅议客家话与北方话的关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邓玉荣;贺县公会客家话的声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7 侯复生;从《客家话字典》的编写看方言字典的地方性[J];辞书研究;1996年05期
8 颜森;客家话的三个标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张维耿;;并非偶合——日文“朝食”与客家话“食朝”[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3期
10 陈书田;;畲族说的客家话中的古语成分[J];民族语文;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明中;;台湾四县客家话舌尖元音的世代差异及其音系学解释[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玉敏;;梅县客家话连读变调的语音分析[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徐云扬;李蕙心;;梅县客家话舌面声母之发音研究(英文)[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游文良;;再论畲语[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5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邓晓华;;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闽关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7 曹志耘;;浙江金华珊瑚村方言状况[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桂明超;;民安地区的佛岗话初探:粤语变体还是客家话变体?[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9 雷楠;;凤凰山畲语词汇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10 张惠英;;少数民族语言被动词语源试探[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亚茗 段燕;毛里求斯华人流行客家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连锦添;国语在台为何被刻意弱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4 记者 梁婷;抢救深圳方言追寻文化之根[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吴靛初;“老婆讨勿着,坏过吃错药”及其他[N];闽西日报;2005年
6 马璇;国内外专家聚深“咬文嚼字”[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 冯光钰;保护方言对保护稀有剧种至关重要[N];音乐周报;2007年
8 ;台湾民间方言之源流(待续)[N];海峡时报;2001年
9 ;方言土语总关情[N];凉山日报(汉);2005年
10 ;方言要不要保护?[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7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萧丽燕;马来西亚士乃客家话调查报告[D];暨南大学;2001年
2 马洁琼;梅州客家话齿音声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雪媚;广东丰顺汤南“半山客”话语音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新华;兴国境内两个客家话点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张文科;广东紫金畲声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科凤;盘龙镇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音系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骥;隆昌客家话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袁雪瑶;江西省永丰县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庆;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4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59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