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文学的战场
本文选题:翻译活动 切入点:翻译史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对于中国的翻译史研究来说,第一个需要回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写晚清翻译史?正如王宏志教授在题为"翻译和政治:晚清翻译活动研究"的研究计划中提出的:"没有晚清翻译,何来现代中国"。在翻译文学史的范畴中,定义为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五四运动前夕的晚清阶段是研究的重中之重,所涉及范围既包括文学也包括非文学之翻译活动。
[Abstract]: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needs to be answered is: why should we write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s Professor Wang Hongzhi put forward in his research project entitled "Translation and Politics: a study of Translation activ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out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ow can modern China come about?" in the context of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The definition of the late Qing period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th century to the ev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covering both literary and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修文乔;;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深化与创新——兼评王晓元博士《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官琴;;《中国译学理论史稿》述评[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3 齐雁飞;;社会历史因素对社交称谓翻译的制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龚艳;;女性主义翻译的历史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5 耿秀萍;;跨文化交流与亲属称谓语的翻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蒋燕;;《翻译学》评述[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7 刘映珊;;从系统语法看《天演论》的翻译[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8 胡志国;;学者眼光与译家技艺的交汇——论赵毅衡的诗歌翻译[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9 宝乐尔;;当代蒙汉翻译论著评介[J];民族翻译;2008年01期
10 ;本刊稿约[J];民族翻译;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恩冕;;应当重视翻译史的教学与研究[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四期)[C];1997年
2 吕绮锋;;翻译活动之中译者的功能——以生态翻译为中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轩治峰;;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7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丽芳;;论译者的主体性-从阐释学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刘邦凡;;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大学 陈汉良 陈国庆;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传播[N];光明日报;2010年
2 唐瑾;《中国翻译通史》演绎翻译三千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唐瑾;跨越三千年的翻译通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赵宗禧;北京老字号全球征集中餐译名[N];西部时报;2007年
5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6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7 张绪山 王明毅 张强;翻译事业的百年历程与目前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沈则瑾;世界翻译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N];经济日报;2008年
9 钱志富;翻译的功用[N];文艺报;2007年
10 蔚蓝;中国翻译历史的寻绎和综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清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4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高黎平;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晓萍;论翻译的文化桥梁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本仙;论中国西域翻译活动的目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萌;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科技翻译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雅文;以翻译为先导的中韩近代西学之异同辨析[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杨蓥璨;新角度看林纾翻译[D];四川大学;2005年
6 喻婷婷;从认知学理论看隐喻和隐喻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孔凡;译学领域中的互文性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春梅;汉朝数量词表达方式及其翻译[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金凌红;翻译活动中的文化意识[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10 肖燕姣;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8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0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