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V个VP”格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0:25
  “V个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口语性较强的格式,它由三个基本构件组成:V、个、VP,其中“个”是格式的不变项。在语法化过程中,随着“个”的不断虚化,格式中的“个”不再是一个个体量词,而是影响由“个”系联的整个动词性结构。 本文绪论部分对所要研究的“V个VP”格式的范围做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对“V个VP”格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对本文研究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进行说明。 第一章对格式的构成部件“V”、“个”和“VP”进行分别说明。考察可以进入该结构的“V”和“VP”的特点。说明格式中“个”的虚化过程,并将其分为两种情况,指出研究对象中A“图个新鲜”类中的“个”是量词,而研究对象B“问个明白”类、C“逮个正着”类、D“哭个不停”类中的“个”是非典型助词,,还残存有表量的功能。 第二章对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分析。描写格式的句法特点,根据格式的深层语义关系将研究对象中的A类划为动宾结构,而将B、C、D类划为动补结构,并提出区分的方法。对“VP”的语义指向进行说明,指出格式自主性的语义特点。分别说明格式表未然和已然的不同情况,并对研究对象A类中“VP”的指称功能和B、C、D类中“VP”的陈述功能进行说明。 第三章对格式进行认知语用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格式的有界化、主观化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对象A类表主观小量和B、C、D类表主观大量进行区分和分别说明。对格式凸显事件完整性和凸显焦点信息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并说明格式具有的肯定性和意愿性的情态功能。 第四章从内部结构、时态、肯定与否定、主观性与客观性、表达量、表达功能等方面对“V个VP”与“V得VP”格式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了该格式所具有的特殊性。 第五章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对象及意义
        0.1.1 研究对象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0.2.1 研究现状
        0.2.2 存在的不足
    0.3 理论、方法及主要内容和语料来源
        0.3.1 理论及方法
        0.3.2 主要内容
        0.3.3 语料来源
1 “V 个 VP”格式的构成分析
    1.1 格式中的“个”
    1.2 格式中的“V”
        1.2.1 “V”的音节特征
        1.2.2 “V”的语义特征
    1.3 格式中的“VP”
        1.3.1 “VP”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1.3.2 “VP”是形容词
        1.3.3 “VP”是拟声词
        1.3.4 “VP”是区别词
        1.3.5 “VP”是短语
2 “V 个 VP”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2.1 格式的句法性质和特点
        2.1.1 格式的句法性质
        2.1.2 格式的句法特点
    2.2 格式的语义特点
        2.2.1 格式中“VP”的语义指向
        2.2.2 格式的自主性
        2.2.3 格式表未然的情形
        2.2.4 格式表已然的情形
        2.2.5 “VP”的指称和陈述
3 “V 个 VP”格式的认知语用分析
    3.1 格式的认知分析
        3.1.1 “V 个 VP”的有界化
        3.1.2 “V 个 VP”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3.2 格式的语用分析
        3.2.1 “V 个 VP”凸显事件完整性
        3.2.2 “V 个 VP”凸显焦点信息
        3.2.3 “V 个 VP”的情态功能
4 “V 个 VP”与“V 得 VP”的对比分析
    4.1 内部结构比较
    4.2 时态比较
    4.3 肯定与否定
    4.4 主观性与客观性
    4.5 表达量的比较
    4.6 表达功能比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文丽;;从历时角度看“V+得个+W”句式的使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邓媛媛;廖巧云;;“V+个+VP”构式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周清艳;;“V个C”的构式特征及其形成动因[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7 王莉;标示焦点:“动+个+名”中的“个”[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游汝杰;补语的标志“个”和“得”[J];汉语学习;1983年03期

9 邵敬敏;“动+个+形/动”结构分析——兼与游汝杰同志商榷[J];汉语学习;1984年02期

10 彭可君;关于陈述和指称[J];汉语学习;1992年02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周清艳;现代汉语中“V个N/VP”结构与隐性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黎黎;述补结构之间的结构助词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明辉;“V+个+VP”式动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晓阳;与“个”相关的两种主观性句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宋丽丽;“V个A”结构的分析和探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1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