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母语文字记载看女真人的多元宗教生活

发布时间:2018-03-23 16:43

  本文选题:女真人 切入点:萨满教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现存女真文语料基本上可以视作一个封闭的集合,对女真人有史可据的宗教信仰都有反映,基于此进行的宗教语汇准确考订和穷尽性搜集,可以从语料共时表现的横向比较和语料历时表现的纵向比较两个方面作出一批统计数据。从数据反映可以看出:作为女真人信仰基础和核心的萨满教,尽管在外来多种宗教的冲击下略有退却,但是仍然保持了在女真人群中的强势社会影响,即使在晚期女真人已经深度汉化后萨满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而在外来的宗教中,佛教较之儒教而言对于女真人意识形态的总体影响更为显著,儒教只是随着女真人的不断汉化而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力,在整个社会生活层面,毋宁说是儒家范式在对女真人的生活起着强势的作用;在女真人有据可稽的几百年历史中,道教几乎没有进入女真人的信仰空间之中。
[Abstract]:The extant Jurchen corpus can basically be regarded as a closed collection, reflecting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the female beings according to Shi Ke. Based on this, the religious vocabulary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is can be accurately examined and exhaustive collected. We can make a batch of statistical data from two aspects: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synchronic performance of corpus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of diachronic performance of corpus. From the data reflection, we can see that Shamanism, a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women's faith, Although it retreated slightly under the shock of many foreign religions, it still maintained its strong social influence among the female real people, and the role of shamanism wa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even after the late period when the female real person had been deeply Sinicized; and in the foreign religion, Buddhism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deology of female reality than Confucianism. Confucianism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whole social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Sinicization of real women. It is rather the Confucian paradigm that plays a strong role in the life of real women, and Taoism has hardly entered the belief space of real women in its well-documented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分类号】:H2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莲;姚玉成;;龙与女真语“木杜儿”对译关系的文化寓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2 都兴智;金代女真人与佛教[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3 李秀莲;韩亚男;;女真人崇柳习俗源流探微[J];北方文物;2009年01期

4 杨军;;女真文字、女真科举与女真汉化[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王耘;;“寺”字从女真语到满语的音变分析——兼谈中原佛教在东北地区的本土化[J];东北史地;2009年01期

6 富育光;孟慧英;;金代女真族的萨满教[J];黑河学刊;1988年03期

7 董万仑;从庆源、北青女真字刻石看金代东海女真的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04期

8 罗福颐;金启[n;贾敬颜;黄振华;;女真字奥屯良弼诗刻石初释[J];民族语文;1982年02期

9 金启[n;陕西碑林发现的女真字文书[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10 武玉环;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J];史学集刊;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莲;姚玉成;;龙与女真语“木杜儿”对译关系的文化寓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2 王蕾;赛江涛;贾黎明;赵秀海;;中国林科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内蒙科右前旗发现六处古代墨书题记[J];北方文物;1989年01期

4 刘丽萍;上京扎木猛安考略[J];北方文物;1994年02期

5 穆鸿利;女真文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J];北方文物;1994年03期

6 李克民;金代曹道士碑文勘误及其书法研究[J];北方文物;1995年04期

7 和希格,穆鸿利;从奥屯良弼女真文石刻看金代民族文字的演变[J];北方文物;2002年03期

8 范恩实;“梲棬”族称新考[J];北方文物;2003年03期

9 于庆东;;五国部越里吉地望考[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10 孙伯君;;圣彼得堡藏女真文草书残叶汇考[J];北方文物;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树兰;;满语动词zhafambi的词义分析[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2 赵志强;;清入关前的烽燧制度及其文化[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9年

3 金启[n;;女真文字研究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4 斯钦朝克图;;蒙古语五畜名称与草原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吴宗泽;金宝森;;对满文机械工程词汇的研究[A];机械技术史——第一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爱新觉罗 乌拉熙春;;「孛冸匀德实」与「空宁曷鲁」[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2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8 龙小松;冲突与融合——金代文化的变迁[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万志;金代区域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明;“大金得胜陀颂”碑考据[D];山东大学;2009年

2 石怡;皇太极改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红琳;金代中原地区民间信仰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冷冰;萨满教与清朝宫廷礼仪制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荣;元代东北民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马爱玲;《聊斋俚曲》方言词汇文化意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杰;满族富察哈拉家谱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黄新亮;从满语中的汉语借词看满族文化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马竞淤;论满族姓名的文化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进己;辽代女真族的习俗及宗教艺术[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2 钱伯泉;“敦煌”和“莫高窟”音义考析[J];敦煌研究;1994年01期

3 董万];关于辽代长白山女真几个问题的探讨[J];民族研究;1989年01期

4 阎万章;;契丹文《萧袍鲁墓志铭》考释[J];民族语文;1988年03期

5 金启[n;陕西碑林发现的女真字文书[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6 刘厚生;从《旧满洲档》看满语“诸申”(ju鋧en)一词的语义[J];史学集刊;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其木格;试论几组成语的佛教意义及引申义[J];语文学刊;2002年05期

2 马敬芳;佛教语汇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与变异[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3 陈广恩;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J];中国宗教;2005年04期

4 ;“何谓”三宝殿[J];文史博览;2006年09期

5 梁晓虹;简论佛教对汉语的影响[J];汉语学习;1992年06期

6 梁晓虹;论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蒋栋元;梵汉文化的合璧——试析汉语佛教成语的一个构成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花花世界”原是佛教语汇[J];文史博览;2006年17期

9 尤俊成;与佛教有关的贬义俗语的文化审视[J];语文学刊;1991年01期

10 李绪洙;汉语佛教语词浅析[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庆之;;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视角[A];多元文明冲突与对话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下)[C];2007年

2 杨富学;;回鹘佛教徒忏悔文及其特色[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金启[n;;女真文字研究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4 张悦;;论《百喻经》中的“已”[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践践;;藏语ring-lugs一词演变考——敦煌藏文古词研究之一[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6 张庆熊;;“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会议开幕词[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阿平;;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概论[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9年

8 王尧;;吐蕃文献叙录[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辛]嬀仓,

本文编号:1654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654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