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用学视域中的法律推理
本文选题:语用学 切入点:言语行为 出处:《政法论丛》2012年06期
【摘要】:语用学是从微观、语言的层面分析和把握法律推理的新视角。在语用学规范性视域中,法律推理是一种融合话语行为、命题行为和语用行为的交互言语行为。其中,"说者"与"听者"都是法律推理主体;达成合理共识是法律推理的目的和原动力;遵守合作原则是法律推理语言有效性的保证。语境通过语言选择的"装扮"来影响法律推理,是影响话语权分配、共识达成及合作原则遵守与否的关键因素。改善语境是发展法律推理的必由之路。
[Abstract]:Pragmatics is a new angle of view to analyze and grasp legal reasoning from microcosmic and linguistic perspectives.In the normativ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legal reasoning is an interactive speech act that combines discourse, propositional and pragmatic acts.Among them, "lobbyist" and "listener" are both subjects of legal reasoning; reaching a reasonable consensus is the purpose and motive force of legal reasoning;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validity of legal reasoning language.The influence of context on legal reasoning through language selec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discourse power, the reaching of consensus and the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Improving context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legal reasoning.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律推理研究——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07BZX0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D90-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培福;黄春燕;;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J];齐鲁学刊;2012年01期
2 殷杰;;语境主义世界观的特征[J];哲学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惠敏;;大学英语交际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预设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李晓光,孙瑞;关于建立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郭志远;;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唐世银;;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谭世贵;;实现我国农村司法现代化的路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杨文睿;;俏皮机智,轻松活脱——利用索振羽的幽默准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的幽默色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环境纠纷行政处理问题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西平;;激活陪审选择权的的进路:规制与救济——以申请陪审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亚红;;司法实践中的实质推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王燕;;大学外语翻译学习策略探讨[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帅;;浅谈王希杰修辞理论逻辑结构[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杨知文;;法律判决形成模式新探[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娅;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奥普拉·温弗里脱口秀节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夏尊骥;俄语表情类言语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汉;认知语境的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迟毓凯;金西文章阅读表征理论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源渊;;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地位——法律思维与司法权限[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00期
4 谭锦文;认知语境及其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许静;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04期
6 王希杰;论语言的环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卞成林;论言语环境的主体建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俞吾金;“主体间性”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王穗苹,莫雷;篇章阅读理解的认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孙培福;;变元间的相关性是人类逻辑的本质属性——由关于“实质蕴涵”的“相关蕴涵”引发的深层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守盈;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桂平;图式理论在复杂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孙艳艳;基于图式的交互模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教学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adelon E.Heatherington;盛建元;;语用学浅说[J];国外外语教学;1984年01期
2 温金海;张家荣;;语用维度的认知语言学阐述:CI与SA[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蒋哲杰;;《文心雕龙》的言语行为思想[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4 钱冠连;论维索尔伦的元语用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5 黄洋;;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英语幽默的产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王艳;;英语广告语言的语用学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陶燕妍;会话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李英;解析Austin语用哲学的缘起[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马晓华;;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语用学礼貌策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洪岗;语用学研究的意义:相互作用中的意义──评《相互作用中的意义:语用学导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敏;;论法律推理的可废止性[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潘文爵;;寻求形式与实质间平衡的砝码——许霆案法律推理的非典型意义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印大双;;中国法律推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4 韩登池;;论司法审判中的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宋云红;;浅谈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6 刘强;;浅议法律推理中的价值判断[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胡媛;;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的作用——大前提不确定的法律推理[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8 刘强;;法律推理与司法判决的正当性[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9 王禹;;论法律推理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10 王坤;;浅析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李宗泽;法律推理概论刍议[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薛梦霞;用法律推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N];中国贸易报;2010年
4 陆平;法律推理浅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5 北京大学法学院 张 骐;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N];法制日报;2003年
6 张志荣;执法中的比较分析≠法律推理[N];检察日报;2003年
7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 朱嘉斌 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 韦雯晔;法律推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秦策;法律推理与司法独立[N];法制日报;2000年
9 颜毅艺;法律推理的原则是什么[N];检察日报;2005年
10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 韩登池;论法律推理与司法理性[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于秀成;汉语中非真诚性邀请行为语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吴学斌;犯罪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晋媛;汉语教学语境下不赞同言语行为的语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2 凌来芳;[D];安徽大学;2004年
3 程进军;赞扬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培养外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潘小燕;中美道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胡巍葳;俄语祝愿言语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刘伟萍;礼貌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丽梅;俄语疑问句的语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刘云;论言语行为得体性的概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慧;汉语虚假言语行为语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君红;中美电影中的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5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1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