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排比归纳法在方言古语词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排比归纳法 切入点:方言古语词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S2期
【摘要】:在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排比归纳法,训诂学经常就会运用排比归纳法,通过排比归纳法训释出来的结果是很令人信服的。同样,在方言古语词的研究中运用排比归纳法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及方言例证来说明排比归纳法在方言古语词研究中的运用。
[Abstract]:Comparison induction is used in all aspects of language research. Exegetics often uses parallelism induction,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comparison induction are very convincing.Similarly,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the method of parallelism induction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dialect words.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parallelism induction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dialect word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dialect example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叶建军;《金瓶梅词话》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6 卜师霞;《史记》中“看”义类单音动词的历史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丁崇明;语言演变的过程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冯亚丽;贾岛诗歌用韵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席嘉;;“叫化”考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荣光启;;句法转换:从古典诗到白话诗[A];中国新诗一百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其智;;“由”字句的语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赵爱武;;《诗经》“有+S”式考辨[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9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于峻嵘;《荀子》句式考察[D];安徽大学;2001年
3 石启武;中古方书整理中误校误注之语文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鲜丽霞;“二拍”中的助词“得”[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9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姚新奕;抽象与具体[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1717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1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