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语用学者丛书第一辑出版
本文选题:社会语用学 + 中国青年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2年04期
【摘要】:正近年来的语用修辞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考察范围越来越广,二是社会和认知两个解释角度日受重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胡范铸教授主编的"中国青年语用学者丛书"第一辑,包括陈佳璇《社会语用学案例研究》、陈丽君《基于资源概念的旅游语言研究》和甘莅豪《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可以说是集中体现这两个特点的最新成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ragmatic rhetoric studies have two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at the scope of investigation i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the other is that the social and cognitive explanations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Series of Chinese Young Pragmatics, published recently by Professor Hu Fanzhu,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 Including Chen Jiaxuan's case study of Social Pragmatics, Chen Lijun's study on Tourism languag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sources, and Gan Ling-hao 's the structure of counterwork under the Action of Spatial motiv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that embodies these two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宝元;注意成语的正确写法和用法[J];语文建设;1988年04期
2 王勇;陈君;;你是“傍傍族”吗?[J];语文建设;2011年04期
3 张宁杰;;自学的益友——“怎样自学”[J];读书;1957年12期
4 凌大;实数与“大约”、“左右”、“上下”[J];新闻爱好者;1991年10期
5 胡肖锋;;论修辞研究的心理学依据[J];语言与翻译;2009年02期
6 李军;对修辞研究视角的思考[J];修辞学习;1996年04期
7 刘叔新;开拓修辞研究和词汇研究面向实际的新境域——读《词语修辞与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8 陈汝东;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上)[J];修辞学习;1998年01期
9 侯友兰;世纪末我国修辞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聂焱;修辞研究的方法和策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汝为;;修辞研究与“博客”牵手[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2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黄闽;;出版界呼唤法律与语言研究[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何茂活;;妄说不是文化,臆断岂成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彭泽润;;不能把胡乱解释文字的游戏当做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谢朝群;;什么是互动语言学?[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郭龙生;;把握言语规律,搞好媒体语言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徐洁;;语料是语言研究的根本——读王希杰先生语言论著有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海丛;;网络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文化困难案例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晏飞;关注语言研究 服务社会需要[N];徐州日报;2009年
2 记者 宋晖;语言研究创新源于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曹志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研究之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王黎黎;两汉语言研究又出新成果[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创新重事实、现象、理论与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江蓝生出席北方语言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曹新玲;古典语言研究像拼图游戏一样有意思[N];新疆日报(汉);2010年
9 南达;城市语言研究国际联络网建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记者宋晖 通讯员姚占龙;语言研究亟待理论更新和方法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2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8 冯利华;中古道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沈小仙;古代官名的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辉;现代汉语楼盘名称的语言文化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杨文强;语言研究基础的哲学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吾买尔江·依不拉音;“乐师传”的修辞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君;禅宗语言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宏婷;中国青年还谦虚吗?—针对中国青年恭维语及其应答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朱春燕;文学性与话语偏离[D];浙江大学;2006年
7 方彩琴;修辞的浑沌学诠释[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8 段钰;对诡辩的修辞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丹增顿珠;论二十世纪更顿群培大师之语言研究[D];西藏大学;2008年
10 潘正方;博客标题的修辞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77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77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