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英网络语言转码功能的解读
本文选题:社会语言学 + 汉英网络语言 ; 参考:《语文建设》2012年06期
【摘要】:网络的发展为语言的混合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促使着语言的多元化发展。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语码的转换成为了网络交际中的一个具有亮点的新领域,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虽然社会语言学已经对语言转换的语码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一直只停留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对于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还是鲜有涉足。本文将在社会语言学的指导下,结合网络语言的独特特点,对影响网络语言中汉英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做出探讨和研究。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mixed use of languages, and also promotes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s. Code-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has become a bright new field in online communication, whi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many linguists, although sociolinguistics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code-switching of language conversion. But it only stays in the daily life communication, and seldom involved in the code-switching in the network langua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combined with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langu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code-switch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项目《基于ESP理论学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2020875)
【分类号】:H313;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明菲;;网络语言中英文语码混合现象的成因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魏在江;;电子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蒋金运;汉英混合语码现象的探析[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
2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3 谭晓晨;语码转换与适应论[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5期
4 李楚成;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5 高军,戴炜华;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杨华,,蒋可心;浅议新外来词及其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01期
7 刘正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8 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郅友昌,张晓燕;波利万诺夫及其语言学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玉红;;流行语的通俗阐释[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8期
3 郑青;;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7期
4 张竹莉;;浅析语码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姜君;;流行语之“流行”略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6 尹纪玲;;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谈禁忌语[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7 李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8 于翠红;;语码转换动因探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周向东;;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术价值谈——以称谓研究为标本[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2期
10 故韦明;;社会语言学是功能法的理论基础——与杨自俭同志商榷[J];山东外语教学;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民;陈章太;;从我国语言实际出发研究社会语言学[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李予军;;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城市化发展与语言的变迁[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原;;论语文词典的推陈出新——应用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高静;路继伦;;The Changing FF rule in Tianjin Dialect[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7 韩玉华;;从应对形式看两性会话风格差异[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绍明;;军人制式称呼语浅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德金;;语言研究:拓展与突破——“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语言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颖 罗静;国内首家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在南京大学建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杨永林;面向新世纪的社会语言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驻苏记者陈韶旭通讯员罗静;实验室里研究“说话”[N];文汇报;2003年
4 马丽;汉语称谓研究十年[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姚晓丹;多样化让语言更有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6 俞玮奇 徐大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展示双语学研究最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哈申格日乐;现代蒙古语常用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沈世s
本文编号:1823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2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