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哈贝马斯语句有效性之三重层面——以否定和是非问句应答的语用学分析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1 18:05

  本文选题:哈贝马斯 + 语用学 ; 参考:《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摘要】:真实性、真诚性和正当性等语句有效性要求是哈贝马斯语用学理论理解语句意义的三重层面,对应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分别体现客观性、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在具体语句中分别落实为记述式、表现式和规范式言语行为,表达客观立场、表现立场和规范立场。语句有效性要求三重层面观点是哈贝马斯语用学理论认识和分析言语行为的框架和灵魂。从对否认、否定断言、应答等言语行为的分析中可知,真诚性要求是前提条件,说话人更强调正当性要求或真实性要求。
[Abstract]:The validity requirements of statements such as authenticity, sincerity and legitimacy are the triple levels of Habermas' pragmatic theor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objective world, the subjective world and the social world, which reflect objectivity, subjectivity and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respectively. In the specific sentences, they are classified as descriptive, expressive and normative speech acts, expressing objective, expressing and normative positions. The triple view of sentence validity is the framework and soul of Habermas'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speech acts. From the analysis of speech acts such as denial, negative assertion and response, we can see that the requirement of sincerity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the speaker emphasizes the requirement of legitimacy or authenticit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40019)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W20103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8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王明文;朱强;;法的合法性问题初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李平;;城市电子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平;;电子政务与服务行政研究[A];“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赵静;;关于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3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秀岩;商业空间中的休闲性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马强;科层制组织层级交往的社会认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缪赤彤;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6 苏礼和;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蔡慧;“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暨南大学;2010年

8 陈第华;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阳;冯柱;;俄汉词层面的语用信息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王琳;;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汽车警示语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宋玲;;请客吃饭中得体语言的语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4 张婷婷;;言语幽默的语用功能阐释[J];才智;2011年18期

5 杨夏;;话剧《茶馆》的会话含义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6 周亚云;;政治话语中模糊修辞的语用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7 刘睿;;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看翻译研究诸范式[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彭志斌;;国内双关研究述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03期

9 韩晓;;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与译本研究——一个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志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与奈达的翻译思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中华 渤海大学中文系;言语交际学与语用学分立而不对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庞可慧;“期待”不“期待”,,观众说了算[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贾玉成;译学语境研究的新期待[N];文艺报;2006年

5 上海社科院 华东师范大学 童世骏;术语翻译与社会演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本报通讯员 邓虹、程秀丽  本报记者 郭扶庚;语言学研究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N];光明日报;2002年

10 王德春;世界上最大的一套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国落地[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建华;汉英跨文化语用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淑玲;言语交际中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6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7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韩戈玲;语用标记语:双边最佳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胡牧;译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怡;“说谎”的语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冯芸;话语幽默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策略[D];重庆大学;2007年

4 李欣;英汉言语幽默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5 干静枫;[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曾玉洁;价格标示与价格词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潘爱华;语用学与现代戏剧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万成兵;冗余的人际交流和语用观[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孙靓;《吕氏春秋》中的语用思想[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吴婵;对南宁市民语码转换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0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30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