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虚拟位移表达的体验性认知解读
本文选题:虚拟位移 + 视觉体验 ; 参考:《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摘要】:研究语言中存在的虚拟现象,有助于发现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规律,进而揭示客观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观,从人的空间体验和视觉体验出发,以汉英语言为佐证,对虚拟位移表达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虚拟位移现象肯定了人在意义构建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它融合了人的视觉经验和百科知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Abstract]:The study of virtual phenomena in language is helpful to discover the way and law of human cognition to the external world, and then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ive world, cognitive world and language world. Based on the experiential philosoph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ression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patial and visual experience and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s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confirms the subjective active role of hum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and it combines human visual experience with encyclopedic knowledge, which is the unity of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C740009)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9YBA1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经民;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2 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喜;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郑翔;皮亚杰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3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4 王希宝;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如辉;危机、危机的化解与新生──肾藏象学说的发生学概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秦策;司法客观性的理论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7 周晓琴;;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影响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9 王希宝;建构主义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李文莉;“上下结构”的隐喻点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2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朱靖华;;也谈苏辛词派[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纪元;李晗静;赵铁军;;汉语空间关系中射体识别问题的研究与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庆奎;数学学与教的建构主义视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李肃宁;俄汉语空间关系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叶皖林;现代汉语人体方所表达形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7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吕晓娟;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比较英汉空间隐喻[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杨洪;物理量结构及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2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3 方经民;;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J];中国语文;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如画;;汉字的视觉语言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梁虹;文化的发展:从语言中心到图像中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莉;汉语虚动句及其认知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3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87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