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心方言研究》看宁夏回民话前鼻尾韵的变迁
本文选题:宁夏北部 + 前鼻尾韵 ; 参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摘要】:"深臻曾梗通"五摄舒声字读为前鼻尾韵是宁夏北部回民话由来已久的固有特点,但这种语音特点具有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也受到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对这种不平衡性的表现做了详细的调查与描写,并对宁夏回民话前鼻尾韵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Abstract]:"Shenzhen Zengzhitong" is an inherent feature of Huimin dialect in northern Ningxia, but this phonetic feature is unbalanced in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also influenced by geograph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is imbalance,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 of the anaphora and caudal rhyme in Ningxia Hui dialect.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1NXCYY01)中期研究成果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CYY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28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安康城区方言中的副词[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李婷;;“髦角子(儿)”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张安生;;宁夏境内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J];方言;2008年03期
4 李生信;;西北回族话中宋元明白话词汇的传承与变异[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杨捷;;关于同心方言中后鼻音读为前鼻音探源[J];回族研究;2007年04期
6 李映忠;;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子尾用法概述[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映忠;;甘肃省礼县燕河流域方言同音字汇[J];陇东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高顺斌;;固原方言的重叠式[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徐朋彪;;富平方言的四声别义[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马晓玲;;浅谈回族汉语中的特殊用语[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贞彦;山西文水(裴会村)话语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河北南和方言音变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高倩;河北南皮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薛猛;张炜小说语言风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巍;河北辛集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刘宝云;滦南方言撮口呼与齐齿呼的合流变异[D];河北大学;2008年
7 李书敏;大名方言尖团音今读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8 车慧;河北临西方言语音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喜清娉;宁夏闽宁镇回族吊庄移民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磊;庄初升;;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J];方言;2010年02期
2 丁邦新;;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J];方言;2006年01期
3 顾黔;;交界地带方言不同来源及层次语音成分的竞争与叠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王临惠;蒋宗霞;唐爱华;;关于天津方言语音演变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兼论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J];语文研究;2009年03期
5 曾晓渝;;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分析方法例释[J];南开语言学刊;2003年00期
6 殷国光;郑路;刘文霞;朱淑华;;国内语言学研究动态综述——2004——2006年国内语言学论文统计分析[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7 梁磊;;汉语轻声的历史层次初探[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2期
8 刘祥友;;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J];学理论;2009年20期
9 吴子慧;;绍兴方言的文白异读规律及历史层次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郑伟;;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层次[J];语言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田静;;藏缅语族语言性别词缀的来源及历史层次[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锦芳;何彦诚;梁敢;杨琴芳;;西林壮汉文化的交融——谈西林壮语汉借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发展变异[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邓享璋;;沙县盖竹话的文白异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章文文;汉字岂能这样讲[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张桂权;阻挡另一种“失语”[N];广西日报;2004年
3 邸永君;毕苏语研究的重要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邵慧君邋甘于恩;多元化的岭南方言值得珍惜与保留[N];南方日报;2007年
5 记者宋晖 路越;有效保护方言文化迫在眉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祥友;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伟;太湖片吴语音韵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宏;贵州松桃大兴镇苗语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敏;广西博白地佬话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李霞;仡佬语汉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龙国莲;邵阳方言声母历史层次初探[D];广西大学;2008年
4 朱婷婷;吴江方言语音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5 刘羽华;平南六陈话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朱艳娥;广西崇左江州蔗园话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支建刚;蓟县方言语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荣珍;临漳方言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辉霞;广西临桂小江客家方言岛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10 杨_g;桂柳官话音韵层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4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7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