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科”意识对构建中文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意义
本文选题:大文科 + 中文人才培养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17期
【摘要】:为了提高中文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大文科"意识的中文人才培养新模式。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文科"意识在高校中文人才培养中的功能;详细地讨论了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的几个层面;并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训练的角度研究了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对策。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alent training, the new mode of Chinese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great liberal arts" is studied in depth.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great liberal ar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new idea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new mode of training Chines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H193;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潘宇;杨鑫慧;;高职文科学生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北方经贸;2007年12期
2 郭丹;中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0期
3 黄德志;;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4 何汝国;;历史学习中如何树立“大文科”观念[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晓文;刘坤生;;大学教育理念与高校“大中文”模式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2 任卫红;景文娟;方敏;;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年05期
3 石侠;;一种诗意生存方式的迷失与重构——兼谈非中文专业大学生文学艺术教育的缺失及应对[J];吉林教育;2010年3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永红;李彬;;当前就业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江生;;改进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提高财会专业人才质量——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青春岁月;2010年16期
2 何兴泉;吴烨;;对中国画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以某高校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生培养为例[J];文教资料;2010年19期
3 金璐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探微——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尹媛;;高职高专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年18期
5 李辉;;民办高校俄语专业中外教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华章;2011年13期
6 郑玉华;顺应时代的英语新教材及教学模式[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韩霞;高等职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天中学刊;2002年06期
8 赵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查、思考与探索[J];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9 陈璞;;浅谈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12期
10 程卓,田平;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晔;周海燕;葛艳;李健;;以实践为驱动,培养应用技术型IT人才[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天芳;薛晓琳;方廷钰;李洪娟;李峰;赵精一;吴秀艳;;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豪;陈红风;程亦勤;;BPL模式在乳腺疾病教学中的运用体会[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蔡章树;;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5 田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7 陈小梅;;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品德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晓辉 钱丹 记者 程茂林 欧福泰 见习记者 王斌;大学生暑期实践不再只“打杂”[N];嘉兴日报;2005年
2 刘洪;大学生怎能竞聘足疗工[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杨浩 记者 刘新颖;武警部队第二期指挥专业大学生培训结业[N];人民武警报;2000年
4 中铁;中铁九局突围人才困局 急招六百大学生[N];中华建筑报;2006年
5 ;将军寄语大学生[N];人民武警报;2000年
6 通讯员 周红松邋记者 张丽辉;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从教能力大赛[N];河北日报;2007年
7 ;煤矿人才从“源头”到“流向”的枯竭[N];就业时报;2006年
8 阎红玉邋王微;吉林给每个村培养一名医疗专业大学生[N];农民日报;2008年
9 肖遥;“村官专业”与“适销对路”[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杜娟;汇众开创网络人才培养新模式[N];中国财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米广春;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庞坤;GX实验的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鸿雁;初中数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志峰;中师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荣米;中学化学教学中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雷;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永星;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志宏;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沈峰;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尹承浩;初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永国;任务型教学理论在外国语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9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07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