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面向受众的翻译出版路径
本文选题:中国文化 + 走出去 ; 参考:《中国出版》2014年02期
【摘要】:对外文化传播者应根据受众的不同,在翻译选材、译者模式、翻译方式、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出版等翻译过程的各个环节面向受众,以更好地跨越语言的鸿沟,取得最佳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udiences, foreign cultural communicators should face the audience in all aspec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uch as translation selection, translator's mode, translation strategy, translation method, translation public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better bridge the language gap. To achieve the best communication effect, further enhance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基金】: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2010sk196)”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理论框架探索”(2011sk14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239.2;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瑞;;既知己更知彼——关于“走出去”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0年06期
2 万晨;于治玺;;我国出版“走出去”现状分析[J];出版参考;2011年27期
3 郭天一;读者意识刍议[J];军事记者;2005年03期
4 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5 黄友义;;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端木霆;张宏全;;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万正发;;评《醉翁亭记》英译的译者主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王燕;;变译论视角下《活着》英译本的翻译策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杨晨光;;翻译变译理论对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7 钟欣;;“原文隐形”探讨——改译中译者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J];才智;2009年03期
8 朱翔;;从语用等效谈《红楼梦》杨译本的转喻翻译策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贾红霞;;可译性的认知理据——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仇全菊;;旅游翻译中巧用变译理论[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廖春兰;;变译与译者主体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田传茂;;摘译新究[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翼;喜剧电影的巅峰[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李海军;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纯;意识形态对广告语翻译的操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聪;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加菲猫2》字幕翻译中的“对等效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丹;顾执中《封神演义》英译本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明;辜鸿铭译《论语》的生态翻译学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吴春梅;目的论视域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的“变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金廷显;模因论视角下《论语》的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冯舸;《庄子》英译历程中的权力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荣广;改写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宋明平话选》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玉辉;心理移情与视阈融合双重视角下的许渊冲和格瑞汉唐诗英译比较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功能目的论下:译者在翻译富含文化词语中角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朱全国;;当代《论语》翻译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4期
3 刘美玲;;论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与制约[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董t;;中国传统哲学对赛珍珠翻译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汪晖;;从目的论视角看2010上海世博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J];考试周刊;2011年24期
6 李静;;异化翻译:陌生化的张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叶杰清;;浅析商标翻译的中西文化现象[J];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8 马宇婷;;庞德对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处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5期
9 郭雷;熊毓红;;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非诚勿扰2》的经典对白翻译[J];电影文学;2011年11期
10 肖辉;翻译过程的认知、思维观[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桂平;蔡东风;尹宝生;徐立军;陈建军;;翻译工作室[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宪明;;“执西用中”,融汇创新——从《社会通诠》若干段落翻译看严复的文化取向[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陆永昌;;翻译,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张晗;;浅析翻译中依赖词典造成的几个误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一宁;;再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冠仕;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发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倪蔚薇;锡城外教热衷中国文化[N];无锡日报;2008年
3 白洁 侯雪静;提高翻译水平,消除“文化赤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驻京记者 邓的荣 孙佳华;当孔子再度周游列国……[N];解放日报;2006年
5 主讲人 王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汉字与中国文化(一)[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郭扶庚邋本报通讯员 潘聪平;汉语让我们触摸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7 白洁邋侯雪静;翻译成中国文化输出瓶颈[N];文学报;2007年
8 记者 杨娟 付尧 实习生 顾玮懿;“洋苏州”引发汉语热[N];苏州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夏可;中国须冷静面对全球中文热[N];文学报;2006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中玉;《论语》和中国文化[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MARIA DELCARMEN ESPIN GARCIA;针对母语为西班牙语翻译专业学生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翼;翻译过程的整合模式及其在法律文本时间概念翻译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2 赵耀;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顺应[D];湘潭大学;2006年
3 张凌;图式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少爽;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健;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单位的TAPs语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谢海燕;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可译与不可译[D];湘潭大学;2007年
7 成茜;中国文化内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差异[D];重庆大学;2007年
8 胡菊花;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看中国文化的输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朱坤玲;[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5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1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