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无意的幽默与话语意图

发布时间:2018-08-13 10:43
【摘要】:幽默在言语交际中有着积极作用。有意的幽默出于说话人某种目的或需要;无意的幽默是说话双方在无意中产生的。通过分析无意的幽默与语话意图的关系,认为无意的幽默是由于误解话语意图而产生的,它影响信息的交流,在日常以信息交流为目地的话语中应该尽量避免。
[Abstract]:Humor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Intentional humor is intended or desired by the speaker; unintentional humor is produced unintentionally by the speaker.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ntentional humor and verbal inten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unintentional humor is caused by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ntion of utterance, which affects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should be avoided in the daily discourse which aims at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晓茹;话语意图和语言幽默[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赵传敏,李靖;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管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师静;英语幽默中的“答非所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4 师静;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张淑静;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何文忠;论话语交际中的幽默原则[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7 李兰萍;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宋智;;初析英语辞格幽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梁改萍;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任士明;;浅析奥斯汀的“performatives”发展及对翻译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翟学凤;;语用模糊的认知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卢颖;陈桦;;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否定表达突显性纵深研究[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顺金;;幽默的合作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天舒;会话中刻意曲解引发的幽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茹;话语意图和语言幽默[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束定芳;;试论Geoffrey Leech的语言观和人际交际修辞理论[J];外语研究;1990年04期

4 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5 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4期

6 洪岗;语用学研究的意义:相互作用中的意义──评《相互作用中的意义:语用学导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7 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言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4年05期

8 李国南;英语中的双关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9 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10 吕光旦;英语幽默中的双关[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红;;轭式搭配的语用理解及汉译处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2 李悦;;and语用意义与翻译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计艳;蔡希望;;《菜根谭》中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功能[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凌德祥;论语境与语言的表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陈萍;英语人称代词在语境中的理解和翻译[J];高等农业教育;1996年05期

6 张子,王虹;语境、语用能力与外语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7 李广凤;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宗廷虎;《汉语语境学概论》序[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丁世洁;讯问中语境创设的三个层级[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

10 白解红;语境与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学权;刑事错案,,三种语境下的三重标准[N];检察日报;2005年

2 李凌云 龚云瑞;商业语境下的散文创作[N];宜春日报;2005年

3 卢铮;在互信的语境下对话[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傅汝新;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N];辽宁日报;2003年

6 龚明俊;关键是“以奢靡为荣”的语境[N];贵阳日报;2006年

7 石家庄市水源街小学 杨小玲 赵素琴;低年级“语境识字”之我见[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马红漫;中美贸易谈判需要共同的语境[N];东方早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在入世语境中与世界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钟敏;中国软件企业如何破解WTO语境[N];中国电子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4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天华;新闻语篇中的隐性评价与动态读者定位[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永民;90年代中国文化批评[D];南昌大学;2005年

6 罗莹;从序列模式看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仇如慧;语境的层级性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D];广西大学;2003年

8 马冰;语域理论对翻译质量评估及英汉翻译教学的价值[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吴辰宾;货币中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180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180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