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殊途同归的解构与颠覆——巴赫金与巴特符号学思想的内在动源刍议

发布时间:2018-09-09 14:55
【摘要】:巴赫金与巴特符号学思想都是在索绪尔对语言内部与语言外部、语言与言语等若干二元区分的基础上建构的;两者都是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只注重系统内部研究的批判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符号学理论。巴赫金符号思想中的"超语言学"(металингвистика)、"对话性"(диалог)等与巴特的"文化意指分析模式"(Cultural Significant Analysis Model)虽然在分析框架、侧重点、研究方法上差异甚大,但最终都走向同一旨归:对语言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意识形态中权力话语的解构,并试图建构出一种能使社会符号及所指平等对话的意义产生机制。
[Abstract]:Both Bakhtin and Bart's semiotics thoughts a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Saussure's dichotomy between language interior and language exteri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Both of them have formed their own semiotic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icism of Saussure's structural linguistics which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study of the system. In Bakhtin's symbolic thought, "superlinguistics" and "dialogue" and "cultural meaning analysis model" (Cultural Significant Analysis Model)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analysis framework, empha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But they all tend to the same purport: deconstructing the linguistic logos centralism and power discourse in ideology, and trying to construct a mechanism which can make social symbols and equal dialogue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之“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研究”(CXLX11_0850)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101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壮麟;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季明举;;巴赫金超语言学的斯拉夫主义哲学实质[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3 吴晓峰;符号与意义——巴特符号学与现代语言学的比较研究[J];学术研究;2004年03期

4 黄f^耘;罗兰·巴特思想的转捩点[J];世界哲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4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5 陈彦彦;;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武文刚;;试论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颜井春;;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江新;;初学汉语的美国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周红红;;文化特色词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春泉;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D];复旦大学;2003年

8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张宝奇;基于切分的汉语连续语音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靖;卜立德英译中国散文中的“自我”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平;苍溪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文钊;俄罗斯团契概念的语言文化学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禹逸群;;从符号学理论看《阿Q正传》英译本的语义传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白丽梅;曹进;;符号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明皓;潘卫民;;异化翻译策略的符号学理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黄f^耘;罗兰·巴特思想的转捩点[J];世界哲学;2004年01期

5 韦遨宇;“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读罗兰·巴特《叙述分析导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6 黄光伟;;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比较[J];文艺评论;2007年06期

7 张有军;;语言意义的象似表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郭勇;;试论巴赫金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批判及其意义[J];长城;2010年12期

9 沈晴;;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复调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金城;;巴赫金的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观[J];学术交流;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孙宝忠;;我国犊牛肉产业发展优势与意义探析[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松年;周向阳;张太玲;杨小青;;试论学术交流的本质特点及其意义[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朱嘉珑;;俄语颜色词意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刚;;浅谈高等院校实验室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吴力科;;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忠祥;;冶金行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影响评估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丽君;;建设先进行政文化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湘兰;;朝药的用药特点来源及研究的意义[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郭祥冰;;厉行节能 至关重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策[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兴奎;张大均;;心理素质:结构构建及分类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凌云 辛阳;“老”牧民的“新”收支[N];人民日报;2007年

2 陈永平;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领导委员会会议在京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3 郭军;好揭秘的罗兰·巴特[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王东;社论的自由和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本报记者 代琪琳;中国足球未来很美好[N];中国体育报;2005年

6 阿勒得尔图;胡日查巴特尔:在莱茵河畔竖起苏力德的人[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记者 马小丽;江西省代表团莅呼参观考察[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8 周秀芳;自治区纪委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闭幕[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魏娜;自治区妇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议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10 首席记者 周秀芳;迟浩田在呼和浩特市考察[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4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6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8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雒洪志;基质溶解因子(MMP-7)在人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谌来业;五权宪法之考试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国;被遗忘的声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逢秋;广告中人物形象的符号学解读[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立峰;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D];河北大学;2004年

4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5 袁瑾;赛博空间的狂欢[D];武汉大学;2004年

6 张小胜;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评析《红楼梦》杨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瑾;巴赫金文体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8 孙明;狂欢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小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以及相关文本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远用;《看不见的人》中的狂欢双重性[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2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32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6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