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处所助词的性质差异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Tibetan and Burmese locational auxiliary words with different nature. Their attachment types and ways of expressing spatial position relations are different, and the degre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m are also different. One is a typical local-auxiliary word, the other is a quasi-locative auxiliary word, which i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language evolution and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作者单位】: 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
【分类号】:H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素华;彝语结构助词语义虚化的层次[J];民族语文;2000年02期
2 黄成龙;羌语的存在动词[J];民族语文;2000年04期
3 杨将领!100081;独龙语动词的使动范畴[J];民族语文;2001年04期
4 尹蔚彬;业隆话动词的时、体系统[J];民族语文;2002年05期
5 马清华;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及其普遍性[J];民族语文;2003年01期
6 黄成龙;羌语名词短语的词序[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7 林幼菁,罗尔武;茶堡嘉戎语大藏话的趋向前缀与动词词干的变化[J];民族语文;2003年04期
8 胡素华;凉山彝语的话题结构——兼论话题与语序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4年03期
9 黄成龙;羌语的名量词[J];民族语文;2005年05期
10 向晓红;曹幼南;;英语和彝语的语法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吴铮;藏缅语否定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永志;[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陈玉堂;[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碧辉;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乡勾良村苗语语素的成词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蒋仁萍;基数词和序数词的类型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罗天华;论元结构:标记、语序及其关系[D];南昌大学;2007年
6 邱锡凤;上杭客家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小琴;羌族地区中小学羌语文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丹;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方言;1992年01期
2 林幼菁,罗尔武;茶堡嘉戎语大藏话的趋向前缀与动词词干的变化[J];民族语文;2003年04期
3 宋伶俐;;尔苏语动词趋向前缀和体标记[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理新;;戎语支的创新和划分[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2 潘先军;;汉语词汇羡余与句法羡余的相似性分析[J];汉字文化;2011年04期
3 泽郎达尔基;;藏汉语中对“字”的概念的认知异同刍议[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4 ;第五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论文征集[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5 李培;;复合词结构的非语法属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6 毛润民;;内蒙古东西部方言语音、词法求同研究[J];汉字文化;2011年04期
7 陈钦;伊凤琴;;由“山寨”一词看汉语的类词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吕洁丽;顾秋丽;;杭州方言语法中的官话成分[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9 曹阳;冯柱;;俄汉词层面的语用信息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英成;;音系与词法交叉:北京话词语内部结构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2 陈丽昭;;汉英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对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孔祥卿;;彝语“哎哺”与汉语“阴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潘悟云;;汉藏二族,血肉相连——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视角[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宗守云;;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的借鉴和发展[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正平;;论汉语功能词类形成的非构思特征——一种面向中学语文教学的词法学的构想,,关于“中西传统语言学的现代转化”的想象[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建东;董粤章;;认知图式理论:非可正常分析习语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史金波;;西夏文概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9 黄金城;;关于“前语系历史语言学”——以藏缅语族和蒙古语族“小”为例[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加米拉·吾守尔;吐尔根·依不拉音;;现代维吾尔语语言资源平台构建技术的研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微 郑巧 整理;近年来新发现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通讯员 邓华、冉光乾、肖红军;濒临失传的土家语有了传承[N];湖北日报;2006年
4 杨元崇;濒危语言亟需保护[N];团结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程宗萍 张琴;用彝语文传递党的声音[N];凉山日报(汉);2007年
6 毕节地区社科联 潘雪;古代汉语句法举要浅析[N];毕节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志研;拯救羌文化的关键是推广羌语文[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赵颖鑫;关注东北方言[N];吉林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袁国女 李春艳;我国少数民濒危语言亟须重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杨步月 李菲;我国现有6000多万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石德富;台湾卑南语构词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鲜红林;云南罗平布依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崔霞;独龙语系属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蔡英杰;《孙子兵法》语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云那生;蒙古语青海土语中的词法形式体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魏红华;当代书面汉语欧化语法现象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3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姚丽娟;绥阳方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荣华;《诗经》三家注的语法观及其发展[D];宁夏大学;2004年
6 王羽;汉英比喻造词比较[D];四川大学;2007年
7 朱晶晶;崇山土话词汇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浩;王村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卓伦;关于英汉语法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华;现代汉语AABB格式词法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75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7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