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跨性别交际中话语风格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09:30
【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形式,跨性别交流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亚文化间人们所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流。 在跨性别交际中,存在话语风格差异。对性别和话语风格的研究自古就有,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但直至20世纪初,叶斯柏森发表了《语言论:语言的发展、本质和起源》,话语风格和性别差异研究才逐渐吸引众多学者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学者大多从性别歧视方面对话语风格进行研究,对话语风格较难做出客观,综合性的评价。因此,本文作者旨在对话语风格进行系统,综合性的评述,指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求对两性交往有所裨益。 论文旨在系统比较描述跨性别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指出撰写这篇论文的原因,意义,文章的基本框架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性别,文化和亚文化,跨性别交际和话语风格等术语进行了定义。 第三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跨性别交际中话语风格差异:话语结构特征和会话结构特征。在话语结构特征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发音、词汇和句式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话题选择,话语量,话题相关性,话语反应,话题控制,话题转换,交际策略和话语模式等方面对话语结构特征进行讨论。 第四部分指出了导致两性话语风格差异的原因,包括神经生理,,社会心理,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其中心理,政治和文化因素为主要原因。在社会心理方面,以权力为中心和以关系为中心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两性在话语回应,话题控制等有所差异。另外,男女话语风格的塑造受角色定势的影响,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定的性别角色去规定自己的话语风格。在政治方面,两性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两性在话语风格方面的差异。在文化方面,跨性别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深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其中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等影响最为深远。 第五部分指出跨性别交际失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就怎样提高跨性别交际能力给出了建议。第六章结论部分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回顾了前几章的内容,做了简要的综述,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Abstract]:As a for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oss-gender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ransgender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s. The study of gender and discourse style dates back to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However, it was not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Yesperson published the Theory of language: the Development, essence and Origin of language. The study of discourse style and gender difference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most of the previous scholars studied the discourse style from the aspect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so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iscourse style. Therefore, the author intends to make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discourse style, pointing out the causes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seeking to benefi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sex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compare and describe gender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s in transgender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points out the reason, significance, basic frame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defines the terms gender, culture and sub-culture, transgender communication and discourse style.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of discourse styles in transgender communication from two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structure and conversational structure. In the aspect of discourse structu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structure in terms of topic selection, discourse quantity, topic relevance, discourse reaction, topic control, topic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discourse patterns. The fourth part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 including neurophysiology,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olitics, social culture and so on. Psycholog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re the main reasons.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psychology, power-centered and relationship-centered value orientations lead to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response, topic control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shaping of male and female discourse style is influenced by role stereotype, and people unconsciously define their own discourse style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roles prescribed by society. In politics, gender inequality leads to gender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 In terms of culture, transgender culture, as a subcultur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mainstream culture. Among them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power distance and so on influence most far-reaching. The fifth part points out the main aspects of transgender communication error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ransgender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which reviews the contents of the previous chapters, makes a brief summary,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湘君;英语性别歧视语言现象初探[J];台州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慧;张晟;张岚;;性别差异与话语风格[J];考试周刊;2010年14期

3 金晶爱;;试论英语中女性语言的话语风格[J];语文学刊;2007年11期

4 王清;;浅析性别差异与话语风格[J];科技信息;2009年30期

5 郝其宏;;孟子雄浑浩然话语风格探析[J];齐鲁学刊;2010年05期

6 吴小芬;陈章太;;网络传播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3期

7 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荆莉;赵风云;;从合作原则的视角探析电影《紫色》人物话语风格[J];电影文学;2011年12期

9 贾永芳;;英语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任海棠;;汉语会话中的话语风格性别特征分析[J];唐都学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贤文;;语言与性别研究的新进展:从性别本质主义理论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韩梅;;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王秀娟;;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学教授 贺卫方;何事令我不得语[N];南方周末;2009年

2 沐之;深度与趣味[N];文艺报;2003年

3 洪治纲;苦难生存与诗性灵魂的双重临摹[N];文艺报;2005年

4 黄梅;塞耶斯:制谜者的秘密(下)[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左志坚;《出轨》是为了展现那炫目的真实世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盖云飞;触摸城市的灵魂[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薛小梅;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3年

8 靳琰 曹进;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N];光明日报;2004年

9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推动学科建设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维度探究[N];吉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5 翁立平;文化动态观下跨文化交际社会心理过程论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真;跨性别交际中话语风格的差异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胜艳;话语风格中的性别差异[D];吉林大学;2010年

3 买欣;试析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烟台大学;2013年

4 彭敏;话语风格中的性别差异:汉语环境下大学生言语社区男女话语风格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f ;英语情景喜剧中会话交际的性别差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晓;跨文化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和话语风格[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8 赵梦涛;性别话语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付政源;汉语谈话节目中的男女会话风格差异[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越敏;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2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282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