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阴平调值的演变过程——兼论天津方言的源流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Yinping tonality in Tianjin dialec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in-ping value and surrounding dialect in Tianjin dialect is the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andong dialect, and the original tonality value should be 213, which is now considered to be the change of tone. The present 31 tone is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ton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tone. The evolution of Tianjin dialect is influenced by the surrounding dialect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The lower layer of Tianjin dialect is the early Jilu dialect which was used in this area, not the immigrant dialec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2 王嘉龄;;优选论和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及轻声[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平山久雄;中古汉语的清入声在北京话里的对应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黎新第;《中原音韵》“入派三声”析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4 马秋武;再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5 彭泽润;;论“词调模式化”[J];当代语言学;2006年02期
6 鲁国尧;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J];方言;2001年04期
7 张维佳;关中方言果摄读音的分化及历史层次[J];方言;2002年03期
8 邵敬敏,王鹏翔;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一个类型学的过渡格式研究[J];方言;2003年01期
9 李蓝;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年03期
10 曾晓渝;牛顺心;;六甲话两字组连读的韵律变调及其原因初探[J];方言;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路继伦;;高、低平调的不对称性和优选论的制约条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毛洪波;;汉语连读变调解释性研究述评[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汪银峰;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董建交;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沛玲;五台片方言阳声韵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霞;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晶松;徐州及洪洞、洛阳、郑州、金乡方言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施晓;新派海门话的音变[D];苏州大学;2004年
5 赵小英;忻州方言的连读变调[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温春燕;祁县方言重叠式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丽丽;高密方言比较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萍;青州方言内部差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贾全红;胶南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2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3 林茂灿 ,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年03期
4 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J];方言;1984年02期
5 汪平;;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88年03期
6 邓玉荣;藤县方言单音形容词的变形重叠[J];方言;1995年01期
7 赵日新;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J];方言;1999年02期
8 蒋平;“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J];方言;1999年03期
9 魏钢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J];方言;2000年01期
10 庄初升,林立芳;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J];方言;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晓梅;;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贡贵训;安徽怀远方音调查报告[D];宁夏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其敏,林滨;普通话与天津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年01期
3 平山久雄;;江淮方言祖调值构拟和北方方言祖调值初案[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4 靳tb;从天津方言的发展看民族共同语的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5 杨子仪;会同方言音韵的主要特征[J];怀化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通庆楼主;;食文化中的天津方言趣谈[J];食品与健康;2010年09期
7 吴振清;河北、天津方言中元曲词语例释[J];语文研究;1997年01期
8 施其生;一百年前广州话的阴平调[J];方言;2004年01期
9 李志江;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J];语文建设;1998年12期
10 王佩云;天津方言中的“搭咯”[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先擢;;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杨钟玄;;对分化定型同音词问题的探讨[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一民;“绿苔”中的“苔”怎么读?[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2 肖克凡;消逝的方言[N];天津日报;2004年
3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朗锦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多音节词语朗读项应该注意的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5 刘慧英;榜样亟需继续教育(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单三娅;汉字微调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9年
7 张永胜 河套大学校长、教授;河套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及特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谢颖;共同与多样,并行不悖[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李乐毅;汉语拼音及其他罗马字母的“加符字母”[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叶祖贵;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尹佑晋;韩国釜山华侨的荣成方言与中国荣成本土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晓微;天津方言语音变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彦;天津方言语音变化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伯杨;静海方言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祁慧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发音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李娜;初中级日韩美汉语学习者声调输入输出的相关性和不平衡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珍珍;白水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户新婴;河南长葛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珏;醴陵大障镇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师蕾;河南辉县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何团强;永州和郴州市区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9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0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