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4 07:57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12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

黄悦  

【摘要】:当今,非言语交际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人类的交际方式有两种: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人们在交际中往往只注重言语的学习而忽视非言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事实上,非言语交际作为交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对言语交际起到重复、替代、补充、调节等作用。然而,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在跨文化的环境下,探讨非言语交际的相关内容。第一章主要为文献综述,,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包括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非言语交际研究与对外敢于教学的关系等。接着对非言语交际理论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最后提出了研究的方法,也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和本篇论文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非言语交际的内涵。本章主要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界定、分类及功能。关于定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几点关键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分类,本章从信息传递者的角度首先将非言语交际信息的传递分为主体发出和客体呈现两类,随后本章又将常用的体态语、副言语、环境语、客体语分别归入到这两大类中。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至于非言语交际相对于言语交际所体现出的功能,本章主要探讨了六点,即:重复、否定、替代、补充、调节、强调。在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的对比分析部分,本章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非言语交际相对于言语交际的五点特征,即非系统性、本能性、世界性、真实性、立体性。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交际。本章通过分析非言语交际中所体现的文化冲突,将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差异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并做了具体论述。最后本章又继续探讨了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通过非言语交际体现的文化(主要从触摸、姿势、时间三个小方面举例论述)。 第四章则选择从将体态语、副言语放在一起论述,除了详细论述二者的相似之处外,还对体态语和副言语进行了详细的具体的分析研究,主要是论述体态语和副言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性,间接指出体态语和副言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地位。 第五章笔者将客体语和环境语放在一起进行论述,详细论述了该类非言语交际的具体特征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分析了客体语、环境语在与体态语、副言语相比较后得出的共同点。关于共同点的分析是笔者个人分析的结果,属于个人见解。本章客体语方面主要论述了衣着和化妆两种中外差异比较大的非言语进行论述。同样关于环境语的论述也主要选择颜色和空间距离二者进行论述,颜色研究者论述的比较少,空间距离则属于差异比较明显的非言语之一。 第六章,笔者论述了克服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障碍的具体措施。主要针对消除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障碍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另外笔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思考分析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等,本着尊重、理解的态度,祈求最终排除文化干扰,达到“求大同,存小异”,使跨文化交际和谐、顺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雁;沉默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歧义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2 殷耀,陈东;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对白所体现的人物关系与性格[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刘明阁,秦志勇;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年03期

4 赵晋;程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问题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2期

5 徐小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杨林,涂良军;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几个问题[J];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晓红,国锐;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03期

8 徐德凯;杜博玉;;论非语言交际与文化[J];教书育人;2006年05期

9 姚尚莲;;研究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10 王秋艳;李凤云;;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与文化语境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威;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邬蔚群;英中非言语交际文化差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沈林林;跨文化语境下的非言语交际[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徐德凯;中西文化视域下的非言语交际[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罗明燕,邸爱英,陈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一项对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方瑞芬;;汉语语境中恭维语和恭维应答年龄差异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栾晓虹;文化词语及其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钱乐奕,郑玲;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陈艳;金仁旻;;从《红楼梦》两英译本看恭维语策略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胡雪乔;张瑞花;;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陈东东;;论跨文化语用能力与口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杜瑾;;论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编解码冲撞的不同类别[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李灵;;目的性原则与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许玉军;;从礼貌准则看汉英语言文化的语用差异和对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静;;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尚周;;教师的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汤金霞;谷峰;;论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周淑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局限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袁敏;;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康倩;非语言交际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关系[J];汉语学习;1993年03期

8 兰丽伟;;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令狐曼;;非言语交际中的跨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惠瑕;王丽;;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时间观及行为差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娜;体语符号与跨文化交际[D];黑龙江大学;2005年

2 陈碧芳;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莫丽琴;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6期

2 陈红梅;;跨文化交际中误解之管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10期

3 刘锋会;;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行为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刘晨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5 刘晨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符号学阐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6 秦俊;;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7 张红镝;;跨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从非言语交际微观巡视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李日;;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礼貌问题[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9 金芳颖;;论商务劝说中的非言语交际[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惠长征;;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的差异[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蒋莉;;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当代中国人时间观念分析——非言语交际视角[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琳 宋晖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N];吉林日报;2010年

3 ;[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靳琰 曹进;[N];光明日报;2004年

6 薛小梅;[N];光明日报;2003年

7 记者李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贾文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宫丽;[N];文艺报;2006年

10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吴爱荣;文学作品中伴随语言手段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6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艳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郭艳秋;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与外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悦;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郭望舒;中西方对于个人空间的比较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俞文初;口译中跨文化交际作用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温宇;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幸幸;中英非言语交际差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肖长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及其教学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10 王子磊;口译中的非言语交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3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