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书研究三十年
[Abstract]:Women's script is the only female writing in use in the world. It has been introduced to academic circles for 30 years since 1983. In the past 30 years, women's scrip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by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tudy of women's scrip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linguistics, folklore, feminism and so on. Summing up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y of women's script in the past 30 years and reflecting on its shortcomings will be of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study of women's script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女书社会的宗教信仰”(201111301020006) 贵州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贵州世居民族生计方式历史文化研究”(10JD46)
【分类号】:H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邹建军;对“女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回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潘慎,梁晓霞;原始母系社会的文化——江永女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宫哲兵;论江永女书决非先秦古文字[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李庆福;女书文化研究2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军;女书叙事诗与女性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田李隽;女书的女性文化透视及文化生态保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聂春梅;;论女书流传地女性习俗的传播学意义及社会功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宫哲兵;江永女书是甲骨文时代的古文字吗?[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承权;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J];民族研究;1993年06期
5 潘慎,梁晓霞;原始母系社会的文化——江永女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叶绪民 ,李庆福;女书文化的探索和破解[J];寻根;2001年04期
7 张祥龙;中国古人的性别意识是哲学的、涉及男女之爱的和干预历史的吗?——答陈家琪先生[J];浙江学刊;2003年04期
8 邹建军;对“女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回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红波;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纪军;女书叙事诗与女性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乐伶俐;女书:教育学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红梅;阴影区旅游发展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红金;“女书”世界里的江永女性[D];中南大学;2005年
6 邱单丹;二十世纪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云萍;江永女书的法文化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8 缪丹艳;中国古代民歌辑录的事略综论[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刘军;女性主义方法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3 屈雅君;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2期
4 傅美蓉;女书:我们的终结,抑或我们的开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4期
5 霍志钊;;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兼论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吴金明;新经济时代的“4V”营销组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6期
7 徐成淼;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J];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8 肖向东,刘文菊;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对男权文化的突围[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9 冯骥才;抢救与普查: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2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纪军;女书叙事诗与女性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樱;湖南江永“女书”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4 高凯;基于4V理论的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营销组合创新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刘杰;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私权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钟云萍;江永女书的法文化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祖生利;;近代汉语“们”缀研究综述[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2 魏行;;隐喻的认知研究综述(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07期
3 李素娟;;汉语同义连用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9年04期
4 沈骑;冯增俊;;建国60年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S1期
5 郭燕妮;并列短语研究综述[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王德周;;近十年对《说文》体现的文化现象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周文德;谭代龙;;中国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发展态势[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吴碧宇;;基于浑沌学理论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综述[J];集宁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9 周明霞;;国外二语习得领域内语言学习关键期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1年23期
10 张鹏;;西班牙术语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熹明;;借代辞格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孟威;;“等”的研究综述[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海;;国内外词例研究综述[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蔡丽华;;中古四等韵介音研究综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俞小娟;;口译方向性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玉婷;;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学敏;吴志山;史艳岚;;流行语动态跟踪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文斌;《史记》单音节动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张颖;“在+处所”结构的研究综述[D];延边大学;2007年
3 常晓慧;“连…也/都…”句的语用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利花;雅学研究综述[D];山西大学;2006年
5 仇栖锋;有关汉语焦点研究的几个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宇;古汉语总括范围副词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琳;论现代汉语中的“有+VP”句式[D];暨南大学;2007年
8 任晓威;形声字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9 徐芳;海尔企业话语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谷晓丹;古汉语“通假”研究综述[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2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38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