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英汉名动词互转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3 14:13
【摘要】:词类转换,又称零派生,是指一个词语从一个词类转换到另外一个词类形态上没有任何改变的词类派生手段。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这一语言现象就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词类转换是效率和清楚这两个语用学原则的直接体现。相比之下,经过词类转换的词语在语义上依然具有相似性。随着人类交流的深入,词类转换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尤以名动词之间的互转显著。因此,本文将名动词之间的互转作为研究对象。 长久以来,名动词互转研究一直从语用学和词汇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其语用和修辞功能。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转喻的认知功能被语言学家发掘,,即转喻就是概念在一个理想认知模型里面从源域到目的域的转换。而动名词之间互转就是动作认知模型里的转喻,每一项转换中个包括七个不同类型。 作为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名动词互转在不同语言中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将对中英文名动词互转进行一个对比研究,论证词类转换中的转喻机制因不同语言的语言、文化和语用规则的不同而具有不同运作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会给词汇教学方面带来一些启示,帮助中英文的学习者掌握词类转换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
[Abstract]: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also known as zero derivation, refers to a word from one part of speech to another part of speech without any change in the morphology of the derived means of speech. Since the 1920s, this phenomen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linguists.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is a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two pragmatic principles of efficiency and clarity. In contrast, words that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parts of speech are still semantically simil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mmunication, the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appears at a higher frequency, especially among noun verbs.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exchange of noun verb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or a long time, the translation of noun verbs has been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agmatics and lexicology. Since 198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metonymy has been explored by linguists, that is, metonymy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cept from source domain to target domain in an ideal cognitive model.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gerund and noun is metonymy in the cognitive model of action, each transformation includes seven different types. A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oun verb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interconversion of noun verb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proves that the metonymy mechanism in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has different ways of oper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 and pragmatic rule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ll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help Chinese and English learners to master the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4;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庭鹤;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潘元祚;浅谈中学英语词类转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3 牛跃辉;;英译汉词类转换技巧举要[J];英语知识;2009年03期

4 鞠秀梅;汉译英与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之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关虹;;英语中的词类转换现象与教学方法新探[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6 方仁杰;;试论法语词类转换及其文体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年03期

7 张伟;英汉互译中汉语动词的处理技巧——兼谈词类转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龚芬;;翻译技巧漫谈——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活译手段——词类转换[J];英语自学;2000年01期

9 张丽艳;;浅析词类转换在汉译中的应用——以英、俄语句子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尚丽娟;;Talking about Walking[J];海外英语;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黄新祥;;词类转换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徐海江;;新词与英汉词典的修订[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中 聂陆军;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N];学知报;2010年

2 广饶县丁庄中心初中 聂凤丽;浅谈单词记忆[N];学知报;2011年

3 九江县一中 黄燕妮;如何加强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基础训练[N];九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英语名化的语法转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戴理敏;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组织功能[D];山东大学;2013年

3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许焕荣;基于投射的隐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吴怀成;现代汉语动词指称化的层级分布及其类型学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卢军羽;英汉动后论元事件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珊;英汉名动词互转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春艳;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小敏;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郭英;浅谈翻译中的词类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娟;论汉英口译中的词类转换技巧[D];苏州大学;2013年

7 王丹婷;浅析英译汉中的词类转换[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罗阿祥;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涵;《论犯罪与刑罚》(第六章至第二十五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黄新祥;词类转换的认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8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28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