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小说语域中“然后”的多维考察

发布时间:2019-03-03 00:24
【摘要】:"然后"是现代汉语的后续前置连词,其主要功能是用于复句中连接小句,其次还可以连接句子和段落。连词"然后"具有三种关联作用:转化、显示和复现。"转化"功能下,"然后"倾向于不可删,其表义功能为:扎前句启后句;明确后续句主语,消除歧义;对前后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定位。"显示"和"复现"两种功能下,"然后"倾向于可删,其语用价值更大。"然后"之后紧接停顿时,能够舒缓韵律,从表述意图来说,实则是为了突出前分句的语义内涵;同时,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便于前后分句动作行为的关联。
[Abstract]:"then" is a follow-up preconjunction in modern Chinese.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connect clauses in complex sentences, and then to connect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The conjunction "then" has three types of relevance: transformation, display, and re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of "function," then "tends to be non-erasable, its semantic functions are: tie the preceding sentence after the sentence; clear the subject of the follow-up sentence, eliminate ambigu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use positioning." Show "and" reappear "under the two functions," then "tend to delete, its pragmatic value is greater." Then "immediately after the pause, can ease the rhythm, in terms of expressing intention, the reality is to highlight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of the preceding clause; at the same time, leaving a certain space for thinking, convenient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preceding and posterior clauses."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邢福义‘小句中枢说'研究”(项目编号:2009Y029)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伟;试论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的语法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凯风;“然”系词语的词汇化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朴珍玉;“然后”一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吕明臣;走出“句类”的误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6 黄理兵;《现汉》词性显性标注的失误[J];辞书研究;2001年06期

7 徐枢;谭景春;;关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8 吕明臣;现代汉语话语指示功能分析[J];东疆学刊;1999年03期

9 张益芳,孟江虹;英汉形容词对比分析[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李绍群;近百年现代汉语修饰语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萧国政;;量词“把”的分类及使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玲;熊文;李义杰;刘勇;;基于知识库的现代汉语数量短语的识别[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升;现代汉语复杂“给”字句的最简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柳京春;汉语表达过程中的复用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李剑锋;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沈颖青;现代汉语“V_1+V_2”状中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娟;模糊限制语及其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操礼新;英汉简单完成句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8 张望发;“还A就B”超前夸张句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9 姚双云;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廖怀宝;英汉语逗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2 李华;“以后”和“后来”辨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徐时仪;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5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祖姝;试论连词“于是”的承接方式及其作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徐默凡;“这”、“那”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8 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9 李宗江;说“完了”[J];汉语学习;2004年05期

10 王伟;试论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的语法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2 邓凤民;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题接续与转换[D];延边大学;2004年

3 李慧;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与词共存现象及词组词汇化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鹿钦佞;疑问代词“什么”非疑问用法的历时考察[D];延边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海曙;;《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序[J];辞书研究;1984年02期

2 冯凭;;试论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屈承熹;;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4 眸子;;首届青年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5 奕;;“像”与“象”的区别[J];新闻与写作;1991年09期

6 邢福义;;现代汉语的特殊格式“V地V”[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7 李杨;;论现代汉语专业课程体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3期

8 吴玉明;;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9 群一;;《平水韵》中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一览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10 孔令达;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安排[J];语文建设;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有章;;一种新的现代汉语序列法[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谢奇勇;;谈谈汉语拼音方案与现代汉语音素(音位)教学的一致性[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3 李义琳;林仲湘;;漫议部件·结构·部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4 ;关于汉语词类系统历史演变的思考·提纲[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杨耀邦;;中国语文现代化与商业中文课程的打造[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郭熙;;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7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8 安华林;;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的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9 曹先擢;;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庆祝《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10 王昭宁;;更充分地用汉语拼音——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五十周年[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苏培成;促进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任松筠;到国外教汉语也不错[N];新华日报;2006年

4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陈丹丹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首部以语气成分用法作为编写对象的词典[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徐来;网络方言对汉语破坏还是更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尹旭恩;天水方言考(上)[N];天水日报;2006年

9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刘德谦;休闲探索(一):汉语中的“休闲”语义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阿依克孜·卡德尔;现代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名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军;现代汉语省略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张凌;现代汉语语序与修辞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凡云;副词在通知类行政公文中的运用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明琴;现代汉语性质词的语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熊可嘉;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3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33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