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语区乡村居民常用古语词考释
[Abstract]:The humanistic history of Zhengganpo are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accumulation is very deep. Archeological discoveries, as far back as the Stone Age, the ancestors of this land on the hard work, re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Throughout history, the Ganpo people not only created their own national history, but also created their own language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ntinue to engage in multi-party exchange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such a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outheast coast and the northern provinces), which has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to the Ganpo region. And it also has a very far-reaching impact on its language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H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留文;;赣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半农;;亦谈《醒梦骈言》与吴方言——兼论蒲松龄不可能是该书作者[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2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范蓓蕾;;古诗文教学有效诵读的求致路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2 魏建震;;周代社祀与西周社会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道刚;;中国传统人权观念再探——一个比较法文化的视角[A];北京国际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朱东华;;麦克斯·缪勒与“译名之争”[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春晓;;《说文解字六书疏证》所引方俗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俞志慧;;《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李家浩;;关于姑冯句擟的作者是谁的问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巍;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诗》学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中国语言地图集》问世[J];地图;1988年03期
2 颜森;;江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3 孙宜志,陈昌仪,徐阳春;江西境内赣方言区述评及再分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东先;;新乡方言古语词浅释[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刘宗棠;周逢香;;沂蒙山区地名有关古语词的文化含义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叶太青;;屏南代溪话中的方言古语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肖九根;;赣方言古语词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实践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钱慧真;;今齐方言中的古语词论析[J];管子学刊;2008年02期
6 何茂活;山丹方言古语词例释[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4期
7 李景泉;;内蒙古清水河县方言中的古语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刘桂华;论古语词的感情色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牛丽亚;济源方言词语札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10 聂玮;赵晓;;商洛方言部分古语词考释[J];商洛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莉;;内蒙古凉城方言中的古语词选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佟立;张虹;季文娜;;现代西方思想文化核心术语对我国语言文化的影响[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邓军;李萍;;论全球语境下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沈大力;;“龙”语言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兼论文化差异及对“它者”的审美[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后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解海江;章黎平;;汉语文化词典的设计与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顺俪;;汉语外来词的认知分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曲彦斌;;民俗语言学(增订版)[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10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美签署中国语言文化项目合作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记者 邹秉融;陕西省语言学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正式成立[N];安康日报;2008年
3 记者 巴雅尔图;中国蒙古语言文化暨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4 记者 巴依斯古楞;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锡林浩特举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焦新;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化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江世震;纳西语言文化教材出版[N];云南日报;2007年
7 覃祥周;广西首本壮语文教材在港发行[N];西部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昆宝军;成语垃圾玷污语言文化[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吕向前;蒙古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伊金霍洛旗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4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5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伟;俄汉体态语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宋昀霏;汉英熟语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3 徐冬梅;论美国的语言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徐芳;湖南洞口赣方言词汇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磊;《现代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文言词收释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叶磊;上古交通工具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7 吕俐敏;《说文》亦声字的考察[D];山西大学;2005年
8 高丽;《说文解字》彽部字有关字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雪瑶;江西省永丰县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5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4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