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概念对喻”与歌词中的性别符号标出性

发布时间:2019-05-08 08:25
【摘要】:"概念对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方式,它指两个有对照意义的形象各自生发出比喻,形成参照对比。汉语的特点,使"概念对喻"在汉语文学作品中特别明显;由于歌词的特殊呼应结构,"概念对喻"在歌曲中难以避免;而歌曲中性别主题之重要,使歌词中的概念比喻成为性别文化的表征。从中国几千年来的歌词中的性别"概念对喻"之丰富,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基础性原型思想。概念比喻双方的偏边现象,带有强烈的性别文化标出性,而近年在中国歌词中的"概念对喻"中出现的标出性翻转,是中国当代性别文化转向的重要表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390) 中央高校科研专项项目(skqy201341)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正兰;;歌曲文本的性别符号传播[J];江海学刊;2011年05期

2 武宇林;论"花儿"中的对喻程式化修辞手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保亚;;宽式语形:汉诗意境形成的诗学根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冯广艺;;论语法和谐的语用要求[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旭林,李春芳;神话原型对《奥赛罗》的解读[J];昌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孙正国;藏族神话母题的文化解读[J];中国藏学;2003年03期

5 普珍;李珍;;民族英雄《支格阿龙》神话变体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变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李福标;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杨俊光;;从东北民间故事的动物母题看人与生态的相谐相生[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韩晓光;整中求变 动夺天巧——杜甫律诗对仗句的变化例析[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03期

9 杨剑波;从汉英语言差异透视中西思维方式[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俞必睿;;曹植诗、赋双音语词声纽考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毛文琦;中国古代词学范畴举隅[D];复旦大学;2011年

7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金海;蒙古神话的文化解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兰香,姚立江;唐宋词中“男子作闺音”现象的现代阐释[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2 赵毅衡;;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3 叶嘉莹;从李清照到沈祖h概源首髦栏刑刂实难萁鳾J];文学遗产;2004年05期

4 马睿;无我之“我”——对中国古典抒情诗中代言体现象的女性主义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刘贵生;“男子作闺音”现象浅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宇林;论"花儿"中的对喻程式化修辞手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树良;谈俄语比喻汉译过程中对喻体的调整[J];俄语学习;1998年05期



本文编号:2471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71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