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巴马言语社区壮汉双语接触过程探析

发布时间:2019-05-12 20:24
【摘要】:从言语社区理论入手,意在从该理论的五个要素方面论证巴马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言语社区,进而对该言语社区独特的语言接触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认为壮族属于世居民族,他们的民族建筑、民族饮食、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宗教、民族风情以及民族体质构成了壮语言语社区的语言基础,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壮语不会马上消亡。由于普通话是北方人说的语言,且南方与北方在地理环境、民族体质等方面都有与北方不同的地方,加之巴马方言以易学性较高的西南官话为基础,又兼顾巴马壮族人的特点,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巴马社区会出现汉语言语社区(含普通话次区、巴马官话次区)、壮语言语社区同时并存的现象。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speech community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Bama community is a typical speech community from the five elements of the theory, and then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unique language contact phenomenon of the speech communit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Zhuang nationality belongs to the native nationality, and their national architecture, national diet, national customs, national culture, ethnic religion, ethnic customs and national physique constitute the language basis of the Zhuang language speech communi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tact with Putonghua, Zhuang language will not die out at once. Because Putonghua is the language spoken by northerners, and the south and nort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north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physique, in addition, Bama dialect is based on southwest Mandarin, which is easy to learn,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ma Zhuang people. Therefore,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re will be Chinese speech community (including Putonghua subdistrict, Bama Mandarin subdistrict) in Bama community, and Zhuang speech community will coexist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系;
【分类号】:H218;H1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大族;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受壮语影响的初步分析[J];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S1期

2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现乐;;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丽香;;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认知解释[J];消费导刊;2009年17期

3 张钥氰;杨孟秋;;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语言态度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04期

4 叶俐丹;;南宁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大众科技;2014年08期

5 陈颖;;刍议构建言语社区理论研究框架的必要性[J];德州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周生来;;浅析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杨远;;谈网络社区的社会语言学属性[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吴先泽;;言语社区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社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胡图南;胡辉;;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甄[体”解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邓杏华;;语言距离对壮族学习者汉英语音迁移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源林;广西巴马地域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梁凤;广西瑶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慧;村落视野中的民族教育嬗变与区域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树生;广西水电建设与社会经济研究(1949~1999)[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罗玉石;绍兴市外来民工子女语言状况调查[D];温州大学;2009年

6 倪欢欢;草根NGO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的影响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赵婕;新疆高校中亚留学生群体语言使用及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春;石家庄市移民语言选择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闭俏丽;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特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贾晓蕾;城镇化进程中外来人员用语现状的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晓黎;;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学术界;2006年05期

2 徐大明;约翰·甘柏兹的学术思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黎;;关于“言语社区”构成基本要素的思考[J];学术界;2006年05期

2 夏历;;农民工言语社区探索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3 汤淼;;言语社区理论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7期

4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玲;;言语社区基本要素的关系和作用——以合肥科学岛社区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6 李现乐;;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向音;李峰;;军事领域言语社区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1期

8 刘艳;;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探讨——以超女语言和白领群体招呼语使用调查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9 陆书伟;;言语社区演进模式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杨荣华;;英国华人言语社区的结构模式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明强;;言语社区构成要素的特点与辩证关系[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海翠;张迈曾;;言语社区理论研究的发展[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3 付义荣;;试论言语社区的界定[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6年第2期)[C];2006年

4 徐大明;;言语社区理论[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5 张红燕;张迈曾;;言语社区理论综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6 林纲;;网络言语社区中的语词接触分析[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艺;言语社区基本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辉;从言语社区角度对90后网络论坛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陈文婷;网络语言的符号生成方式及其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小青;包头鼻韵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彭敏;话语风格中的性别差异:汉语环境下大学生言语社区男女话语风格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陈颖;南京穆斯林社区语言使用状况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小升;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D];河北大学;2011年

8 祝晓宏;包头鼻韵尾变异:15年后的再调查[D];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5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475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