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方言上声的全次浊分调现象

发布时间:2019-06-19 16:28
【摘要】:文章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和其他公开发表的材料,对汉语方言中全浊上与次浊上声调相分的现象进行考察,整理描写这种音变现象的类型,指出上声全次浊分调是一种官话型的音变,在方言地图上以"漏斗式"的演变模式向东南方言扩散,东南方言在完成上声全次浊分调的过程中,有数种不同的演变类型。
[Abstract]:The paper makes use of the "Chinese dialect atlas database" and other publicly-published materials to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the tone phase in the whole turbid and the sub-turbidness in the Chinese dialects, and to sort out the type of the phenomenon. On the map of the dialect,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funnel type" is spread to the southeast dialect, and the southeast dialect has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ev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whole-time turbidnes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00点汉语方言可比语料集”(09JBT08)的资助
【分类号】: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秉芬;;汉语方言分区标准的历史发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8期

2 顾会田;;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归属[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罗自群;;汉语方言“著”类持续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4 谢奇勇;李益;;湖南省临武县语言(方言)的分布[J];湘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曹志耘;;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6 陈荣泽;;藏汉语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7 彭志峰;;汉语方言有声资源元数据规范及网络平台系统功能框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法小鹰;;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音段音位习得的负迁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吴伟军;;屯堡方言岛历史文化成因探析[J];前沿;2011年16期

10 寇延年;;再论汉语对汉字性质的规约[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5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6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9 李方清;女书就是妇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宏宇;我国语言学的基础性工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杨;计算机汉语方言辨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宁英娟;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肥东汉语方言会话结构现状描写[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竣;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郭晓芹;龙胜伟江苗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蔚然;汉语方言间塞音与非塞音声母的变换[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杨利琦;汉语方言舌头、半舌五母读音类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2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2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e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