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按说”的语法化和主观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6 21:45
【摘要】:“按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词,它使用频度高且含义丰富,有一定的言据性和情态义,极具研究价值。然而,有关该词的研究一方面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另一方面也不够全面、系统。 本文在采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按说”的语用、语义、句法等多方面的的特点,并结合语法化、词汇化以及主观化理论对“按说”的成词条件、演进过程和衍生用法进行了细致研究。全文重点描述了“按说”演进的两个主要过程:一,“按说”如何从“按……说”结构词汇化而来;二,词汇化后的“按说”最终是如何在相关的隐喻、重新分析等机制的推动下语法化成为常见的话语标记。 在还原“按说”的成词以及虚化出各类新用法的过程中,本文在诸如语法化同词汇化、主观化以及人类有代表性的认知机制的关系上也有所介绍和创新。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会对汉语词的语法化、词汇化以及主观化的进程有所了解,同时整篇论文关于相关“按说”语法化、主观化过程的实现方式、实现条件等的介绍也会对其它汉字词的成词过程提供借鉴。
[Abstract]:"saying" is a common word in people's daily life, it has high frequency and rich meaning, has certain evidence and modal meaning, and is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However, on the one hand, the research on the word lacks more persuasive evidenc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corpu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pragmatic, semantic, syntactic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according to the saying", and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word formation conditions, evolution process and derivative usage of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combined with grammaticalization, lexicalization and subjectivization theo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wo main processes of the evolution of "according to the saying": first, how to press "according to the saying". Second, after lexicalization, how grammaticalization becomes a common discourse marker driven by relevant metaphors and reanalysis mechanisms. In the process of resto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d "according to the saying" and the virtual transformation of all kinds of new usag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and innov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mmaticalization and lexicalization, subjectiviz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v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human beings. Through these studies, we will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lexicalization and subjectivization of Chinese word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hole paper 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accord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bjective process and the realization conditions will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of other Chinese word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2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3 张云秋;王悦婷;;汉语儿童主观化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4 范振强;;“不由得”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5 黄蓓;;强化之路:主观化抑或去主观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6 陈前瑞;;“来着”的发展与主观化[J];中国语文;2005年04期

7 张爱玲;;“看来”的主观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李银美;;语法化与主观化:“起来”和“起去”不对称分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5期

9 陈鸿瑶;吴长安;;“也”字源流考察的主观化视角[J];语文研究;2010年02期

10 李秉震;;“像”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逯建;;论经济学的主观化及其历史意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石必胜;;专利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障碍及对策[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何碧;“去意义化”的意义[N];中国摄影报;2012年

2 王冬斌;与人分享不如自己消化[N];中国摄影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杨西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落实[N];宝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3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5 郭思华;插入语“据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俐;英汉时间连词的主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乐;“按说”的语法化和主观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

8 黄蓓;形容词衍生之强化词的主观性与主观化[D];西南大学;2009年

9 温婧;汉语并列连词的主观化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姜炜;英语进行体向主观化功能的扩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06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06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